听了娘的话,阿九点了点头。
她爹娘就是这点好,在结儿女亲家的时候,从来不看对方的权势地位,也不图银子,更不看谁的面子,就是要给儿女挑个合适的。
想到这里,阿九就问:“娘,你看七哥,他的亲事……”
“你七哥啊,他是个一根筋的人,打小认准了什么,就是什么,很难扭转他的心意的。”何氏叹了口气。
“娘,七哥的婚事不定下来,八哥也没法定啊!”阿九提醒母亲。
何氏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我明儿就去找媒婆,给你七哥相看一门好亲事——等你七哥八哥都娶了媳妇,就是你出嫁的时候了。”
“娘!还早呢!”
“不早了,村里跟你同龄的姑娘,很多都定亲了——阿九啊,娘跟你说,那个劲松——”
“娘!那隔壁翠花,可有人说亲?”
“翠花啊,也有人说的,听说说的还是镇上开木匠铺子的。”见女儿有意岔开话题,何氏心里叹息了一声,也就不提此事了。
“木匠不错啊,有个手艺,以后倒是不愁吃喝,那翠花愿意了吗?”
何氏白了女儿一眼:“你今天傍晚还跟翠花一起去河里捞鱼虾的呢,你就没听她说?”
“哦哦,这种事情,她哪里好意思跟我说啊,她没说,想必就是看不上吧!”阿九心虚了,忙道:“娘,不管别人家的事情了,你赶紧物色七嫂是正经,我困了娘。”
何氏嗯了一声:“那我走了,你睡吧!”
第二天傍晚,阿九哪里也没有去。
她早早回了家,帮她六嫂炖鱼汤。
她拿着家里的大漏勺,在瓦缸里将那六条最大的鲫鱼捞了出来。然后交给她六嫂。
杀鸡杀鱼的活计,阿九从来没做过,不会做。她娘就说:“阿九,你今儿就跟在你六嫂身边好好学着,下一顿你就试着做了。”
阿九答应了,就蹲在水井边,一边看她六嫂杀鱼,一边剥葱蒜,刮生姜。
准备就绪之后,阿九就在灶下烧火。
王六嫂就拿起水瓢,添了半锅水:“阿九,大火旺旺地烧,先把水给烧开了。”
阿九听了,又往灶火里加了好几根木柴棒,让灶火旺起来。
这时候,王六嫂就边切葱花蒜末边对阿九说:“今儿下午,媒婆到咱们家里来了!”
“哦?是给七哥说亲的么?”阿九忙问。
“是啊,这媒婆的手里,有三家的姑娘呢!”
、
阿九立刻来了兴致:“是哪三家的姑娘?有没有我认识的,跟我说说呗!”
王六嫂将葱花用刀铲进碟子里:“都不是本村的,估计你不认识,一个是桃园村的,生得俊,还有一个是桃花村的,生得也俊,第三个,家里是县城里开当铺的,有钱,就是姑娘生得黑了些,长得一般。”
阿九在心里掂量了半天,觉得哪一个都不适合她七哥。
那两个俊姑娘,肯定是没读过书的,附近村子里的姑娘若读书,就会来她爹的学堂。七哥需要的,是一个能和谈诗论赋,煮酒赏花的媳妇,这两姑娘生得再俊,七哥都不会乐意。
至于县城里那个黑姑娘,七哥肯定是看不上的,前两个还占着一个俊字,这个只有钱,她七哥素来清高,视金钱为粪土,哪里会因为钱娶老婆呢。
见锅里的水烧开了,王六嫂就将六条大鲫鱼放进了锅里,告诉阿九:“要转中火慢慢熬。”
阿九答应了一声,就说:“六嫂,你觉得七哥会选哪一个?”
“娘还没告诉他呢,说等晚上就告诉他,叫他自己选。”王六嫂说着,又打了好几块豆腐在汤锅里。
阿九嗯了一声,继续烧火。烧了约摸半个时辰左右,王六嫂揭开锅盖,只见汤色雪白,就放入油盐葱花,辣椒和花椒粉,再将生姜倒进去,又打了十个鸡蛋,搅散了打入锅中。
阿九只觉得香气浓郁,起身往锅里一看,豆腐都炖得穿了孔。
她六嫂就拿勺子舀了半碗汤,递给她。
阿九喝了一口,只觉入口鲜香,滋味无穷,果然,好汤都是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