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迟生放下手机后,就开始重新处理文件。
“扣扣”
晏迟生头也不抬地说:“进来。”
特助一手端着热气腾腾的咖啡,一手推开门:“Yang,摩卡半勺糖可以吗?”
晏迟生颔首,“嗯。”
特助走上前,把咖啡放到远离资料和电脑的地方,在这过程中杯里的水没洒出一点。
特助站到一边,“您还有什么需要的吗?”
“没有,你下去吧。”
特助点头:“那一会两点我再过来叫您。”
说完,他就自动退了出去,而后将门轻轻关上。
晏迟生垂着眼,目光落在手中的资料上,翡翠般剔透的眼睛里透着若有所思。
《关于给人脑植入芯片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这份资料是由斯坦福大学100 多位研究者联名发布的一篇系统探讨此问题的论文。
在论文中,他们给这种大脑植入芯片的方式取了一个名字——「联结(interlink) 」,并系统探讨了芯片对人脑的风险与作用。
论文发出后,毋庸置疑遭到了多方的质疑和批判,辗转多年,当年的学者们也早已换方向研究,这份资料就被搁置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晏迟生找到它时上面还落满了灰。
关于芯片是否可以植入人脑这个问题,晏迟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了,他翻过很多相关的脑神经书籍,也会拜托二叔带他去科学院和大学研究院里深入了解这个问题。
晏迟生平时也会看些赛博朋克的电影和小说,对于画面上那些科技感十足的场景也会作出深度思考,是否可以在现实实现。
比如点击一下腕上的手表,就可以弹出一个闪着荧光且可以操作的界面,在这个界面上可以打电话、看视频、打字聊天…
如此一来,手机的功能就会被大部分替代。
而小部分的,晏迟生就得思考这个东西如何替代手机上的游戏。
当然,这个问题也不难。
「全息游戏(holodeck game) 」这一概念早已提出,以全息技术为基础,利用光学和电子技术创建立体图像和光景。
但目前投入市场的只有笨重的仪器和设备,想要像手机一样普及是个很大的问题。
如果想把手游和端游取代,晏迟生就得思考如何把所有人的脑神经联结到一块而后搭建出一个无限大的空间。
对于这个问题,晏迟生现阶段只能利用模型模拟场景,但他相信,这项技能在未来一定会得到实现。
而关于智能手表和脑芯片的联结,是晏迟生目前重点投入和研发的项目,五年前,由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此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性突破,具体突破在芯片的制成以及临床实验研究上芯片植入人脑的可行性,该成果一经发表,瞬间震撼了全世界。
“天才少年”,这个代名词从六岁起就一直伴随着他,由于家族的过度保护,媒体没有曝光他,所以当时只有高等大学的教授熟识他这个人。
直到二十岁,他的英文名“威廉”被大众熟知。
晏迟生拒掉了无数采访,从一名研究员转到了商人,并为此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到现在,他当初的设想已经实现了大半,剩下的就是寻找合作者和供应商,将【智脑】这一项技术成果普及。
快到两点的时候,特助敲门进来。
刚要提醒晏迟生例会的事,却在看到眼前的画面后,不自觉屏住了呼吸。
冬日的太阳和煦温暖,当明黄色的光线透过落地窗撒在对方天生金灿的头发上时,根根分明的黑睫在下眼睑拓上一小片阴影,像是神祗降临人间。
抬起眼时,翡翠的绿宝石便在刹那绽放夺目的光彩。
“嗯?”
特助结巴了下,明明他是最早就跟在晏迟生身边的助理,长期相处下来早该对对方的美貌免疫,可直到今天他才知道,好看的皮囊永远是看不腻的,不管过去多久,总会在不经意的瞬间惊艳身边每一个人。
特助缓回神,说道:“Yang,两点到了。”
“知道了,我现在过去”,晏迟生起身,将挽起来的袖子放下、抚平,而后从书柜旁边的架子上取下西装套上。
例会在四十楼的会议室里召开,时间通常都安排在每周四,主要是汇报上周工作情况,并对下周的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晏迟生在例会上唯一的作用就是抛出关键名词让众人讨论,讨论差不多后,作为管理者的他就会对例会的所有内容进行决策和总结。
如果管理者开不好会,团队就是一盘散沙,会议就会变得低效,大家七嘴八舌讨论的都是一些与议会内容无关的问题,各种发散,最后也没讨论出什么。
在这方面,晏迟生是个天生的领导者,他坐在主位,言简意赅地提出本次例会需要探讨的内容——智脑项目的排期和推进。
底下员工接收到重点信息后,便围绕这个关键名词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一个个拿着精心准备好的ppt演讲,同步彼此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