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上,像是江东一代的人?吴语软调的中原话?没有特别重的地方口音?还有点儿洛阳那边官话的意思...
这...莫非他曾在洛阳一带停留过许久吗?
他是琴川人,琴川那边说话,倒确实是应该有很浓重的水乡味道。地方口音上,偏向于那种温温软软的样子,听起来,即使是带着相当重的口音,也一样让人心头舒畅。这或许就是水乡所在之处,将养人的魅力。因着是水,遂依水而生的人,便也随了水的性子,柔和淡雅。
只是,他这口音...
一般来讲,乡音难改。出生在某地,那么口音基本上就属于是怎样的情况。若是上了学或者是学了礼,则会跟着先生不断的练习,从而拥有还是带着某种程度地方口音的洛阳官话。除非是遇到的这位先生说的便是字正腔圆的洛阳官话,否则这个教书的先生是个怎样的口音,他教出来的学生,便也应该是某种程度的口音。
他是水乡的人,说的却是接近标准的洛阳官话,虽然仍旧带有一些那温软的调子。
看来,应该不是在洛阳生活过一段时间,而是本身在幼年接受教育的时候,便是由极好的先生所教。若真是在洛阳长期流连,其实很可能学会的并不是纯正的洛阳官话,而学会的是杂糅的市井洛阳话。
洛阳那地界,商贾往来,甚至是西域波斯的人也有。那些商贾为了能够顺利的跟人交流,跟人做生意,便会去学这洛阳官话,但毕竟不是系统的学习,也不是长期的学习,遂说起话来,总是带着自身非常特有的腔调。在洛阳那边,几乎算是所有人说的话,你都听得懂,但是那有些特有的腔调却不是你能够去接受的。若是常年生活在洛阳,很可能口音还不会那么纯正。官场基本除外,但因为官场是聚集了全天下经科举之后的人才,这口音问题其实还真的是个问题。若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可能还好些。当然,那些好的师父更好些。
当年,他说话的这个事情,其实自己并没有特别的在意。毕竟,他的嗓音的确听来舒服,而且吐字清晰,虽然有那么一点温软。
天墉城中的弟子,来自五湖四海,口音有时确实是一个令自己比较头疼的问题。甚至有些弟子,从头到尾说的都是自己的家乡话,往往听的人头大,但又不知他具体在讲什么,还得是既明白这人家乡话,又会不怎么正统味道洛阳官话的人来解释解释,才能明白。[239]
他这般...倒确实是有些普通,令人难以留意。
言称是个游医?
希望跟着凝丹学习?
天墉城中,虽然确实是以剑术为主,但不代表舍弃了道家的其他看家本事。
金丹,也是道家修炼的一门。
在天墉城中,执掌这一块儿的,便是凝丹长老,涵繇[240]。
因着许多弟子进入天墉城的目的便是学剑,遂拜入凝丹门下的弟子并不多,而且天墉城也不以金丹一门见长。只是,为了较为均衡的发展,在这些长老收授弟子的时候,不仅仅会考虑这些弟子本身的意愿,也会看看这些弟子究竟是否适合剑宗。若是在剑宗上没什么多大的天赋,但又心思细腻文文静静的,往往会被凝丹那一门给收了。当然,这也是在为天墉城储备医者。
这习武,免不了皮外伤。
而除妖,则免不了内伤。
这就需要有医者诊治开方,有药者配药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