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知此事关系重大,遂并未言语。肇临的尸体暂时还未下葬,在冰洞中保存。我已前去看过,肇临确为焚寂剑所伤,那一剑为致命伤。从伤口的形状可看出,肇临应是迎面面对焚寂剑。焚寂剑由肇临的前胸刺入后背,斜向上。这应该是在完成挑刺之类剑招之时,造成的伤害。肇临虎口的位置,有一些撕裂伤,可看出应是在执剑过程中,因剑震力度过大而产生。身上也有一些剑痕,但为普通剑,不致命。除了这些而外,在其右肩部有一处伤痕倒是颇为引人注意。许是所有人都未注意到,或者以为那是在打斗拉扯过程中所伤,但其伤并非如此简单。此伤位于肇临的右肩肩头偏下的位置,为一处抓扯伤。深红色的痕迹明显映出施暴者的力度,以及手部特征。该伤痕在肇临的正面能看出为四指印,后面为一指印,且还是拇指指印。这处伤痕着实令人很是费解。若是以剑伤为标准来看,焚寂剑这么长,百里屠苏是怎么做到从前面刺人,还是斜向上的挑刺,又能够在肇临身上搞出这样抓扯的痕迹。师兄,我俩现在就是面对面,你看我若是右手握剑,该怎么在你的右肩造成如此掌印?莫非我也和那些妖物一样,这手臂能够无限伸长,从正面迂回包抄到肇临的后面来抓扯?无论百里屠苏是左手握剑,还是右手握剑,在以肇临胸口上的焚寂剑伤为标准来看的时候,都是不可能会发生的。再说,肇临整个人的身子都呈现的是一个大字状,且腰腹部往前突出。如若他真是为百里屠苏所杀,那他也不应该呈现一个开放性的姿势,去迎接自己的死亡吧?肇临年纪轻轻的,应该不至于为了去藏经阁抄个书,就寻死觅活吧?虽然肇临是陵端身边的小跟班,但他心地善良,且心胸豁达,就算平日里偶尔师兄弟捉弄他,他也一笑了之,如此一个人怎的会变成这样?更何况,还有一点也非常奇怪。为何他的身上有多处伤痕,但根本不致命,就是被一些剑气扫到形成?偏偏这一剑的致命伤,却是由焚寂造成?肇临死的时候,还是睁着眼睛的。眼睛睁得很大,应是受到了惊吓。藏经阁我也去看过,师兄,我有一个猜测。这天墉城里人人都知道盗剑贼一事,也知道什么都可以丢,唯独这焚寂不能丢。肇临平日里也挺听话,应是知道厉害的。我怀疑,当初在藏经阁蜡烛熄灭之后,百里屠苏和肇临两人都提起了警惕。这天墉城中的每一个弟子都是剑不离身的。这个时候,他们应该各自都拿起了自己的佩剑。接着,发生了打斗。瞧见是黑衣人来了,肇临就算对百里屠苏无论有什么看法,这个时候也应该知晓,先对付黑衣人再说。在打斗的过程中,若如师兄所言,有两人,那么定是两人配合作战。在黑暗中目不视物,只能凭借剑气扫来的方向判断对方如何出招,应该如何格挡。我猜测,肇临之死,很有可能就是百里屠苏在与其中一个黑衣人缠斗时,使出从后方旋转挑刺的剑招,黑衣人眼见会被焚寂剑刺中,索性就反手抓过与他缠斗的肇临,往胸前一扯,刚好挡掉焚寂剑所带来的致命伤。另外一个黑衣人趁势离开,将百里屠苏引走,接着这个造成肇临死亡之人跟着离开。如此,似乎就造成了百里屠苏残杀同门的样子。事实上,这是在嫁祸,以及盗剑。或许,咱们天墉城中真有戏子。否则,怎知这伤害同门乃大罪?怎知许多人将百里屠苏视为异类?后来又怎会有一呼百应的‘天罗地网剑阵’?这难道不是瞧出了城中的形势么?再言,为何这些藏经阁的弟子会在这些黑衣人到来之前全部被放倒,且藏经阁中的蜡烛还全部熄灭,偏偏在黑衣人将百里屠苏引开后,就醒来了?且这肇临被杀的消息是怎么在不足短短的一刻钟就在咱们天墉城传开了?这陵端又是怎么在第一时间就出现在了藏经阁?陵端的弟子房,距离藏经阁可不近,难道他还在城内御剑不成?城内不许御剑,从他的弟子房赶往藏经阁,最快的脚程也要两刻钟。还有一点,亦是蹊跷无比。前几次盗剑,均未出现百里屠苏伤人之事,偏巧在师兄和陵越都不在的时候,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此番事件,当真细思极恐啊!”
涵融对涵素的观点也很认可,这一次的事情相比于之前的事情,蹊跷之处更多,也更具有迷惑性。
“师弟所言甚是。我亦知此间蹊跷,虽然对百里屠苏伤人一事,我仍旧抱有几分不信,但城内众口铄金啊~”
涵素又何尝不这么觉得?
但是,现在他是那个要来对整件事做出处理决断的人,他倒是想把这个事儿给处理个周全,可现实情况却不那么允许。
“师弟明白...其实,师兄也不必过于忧虑。既然芙蕖已经替师兄做出了选择,师兄当觉欣慰才是。”
对于这天墉城中的形势,其实涵融这个相对来说不怎么管事儿的,倒还比涵素这个掌门要看得清楚些。
此时,涵融瞧见涵素皱着的眉头,轻言宽慰起来。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