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使因为着实喜欢在大清的生活,又遇上了慧眼识珠的伯乐,才下定决心偷偷把家人也接过来。
事实证明,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也都喜欢云川的美食,甚至在努力学习汉语,融入当地。
想到妻儿,马大使的语气更温和了些:“我信假以时日,在世子的治理下,云川会越来越好。”
林如海也有些激动,他做鸿胪寺卿多年,虽然接触的多是依附大清的附属国,但也有一些强国。林如海不是不眼红他们提到的热武器、先进的产业和生产力......
可是在皇上面前,他只能做一个传声筒,守着祖宗的规制,不敢轻易说话。
江山代代,百年易主寻常事,可林如海害怕像马大使这般白皮肤金头发的人更朝换代、改弦易辙。
而云川,说不定是大清的变数。
哪里的百姓不是大清的百姓?
只要大清有一处好,大清便不会垮掉。
马大使与林如海两人相谈甚欢,得知林如海等黛玉完婚之后便要回京城,马大使还有些遗憾,连说那这些天还得多品尝一下云川的美食、美酒和好茶。
林如海颇有些高人神秘莫测的模样,抬手摸了摸飘逸的胡子,又挥挥手道别,说“有缘自会相见”。
代云舟、黛玉和马大使的交谈就轻松多了,特别是当马大使发现,黛玉很喜欢西方的文化,并颇有研究的时候。
“你还懂英文?”马大使着实有些惊讶了。
“一点点,a little bit。”黛玉谦虚道。
“那也很了不起了,这还是我在大清看到的第一位会英文的女士。”马大使着重强调了“女士”两个字。
黛玉奇道:“那是有男士会英文?”
代云舟对这些新鲜词也接受的很快,应道:“马大使带了一批他们国家的书籍过来,因为大家都看不懂,所以他开了英文课,准备栽培几个人来翻译成咱们的文字,他身边的书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也跟着听了几回,略通,但 a little。”
黛玉觉得有些玄幻了,一个大清朝货真价实的亲王世子,在和自己说也会一点点英文,用后世会诟病的中英文夹杂来交谈。
黛玉忽然明了,中英文夹杂也许不是国际化,也许是像代云舟一样,真的只会一点点。
黛玉笑眯眯地看着代云舟,即使是会一点点英文,在这会儿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就像她此时“不务正业”地和“外男”谈论建学堂,代云舟不以为异一般。
三个人又凑在一起,边喝茶吃点心,边规划学堂,在黛玉的建议下,还增设了女子学堂。
马大使起初有些不解:“这里没有适合女子的工作,别说在大清,在我的国家,女子也没有工作。”
黛玉却十分坚持,她先讲了一个听来的故事。在南边永州,就是唐代书法双绝之一怀素和尚的家乡,有一种文字叫做女书,是只属于女子的文字。
这并不意味着女子有多特殊,女书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她们不能读书识字,但她们也想要交流,想要有自己的思想。
如果有女子想要学习女书,她需要到娘娘庙许愿,上香焚纸,带走一本女书。等她学成,能写就一本讲述自己故事的女书时,就可以把这本女书放回娘娘庙,帮助下一个想要学习的女子。
有一个女子,不知她姓甚名谁,写道:“少时靠夫老靠子,无夫无儿靠哪人?”
见代云舟和马大使两人迟迟没有说话,黛玉平缓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接着说:“在云川,她能来读书,也许是为了给嫁一个好人家增加筹码,也许读那么一年两年就回去了。
但即使回到后宅,我相信她的眼界也一定会拓宽,她影响的会是一群人。
何况,只要有一个人能干出一番事业来,便不枉费一番心血。
像培养男子一般培养女子,英国没有,我们来试试,岂不是更进一步?”
于是,云川女子学堂不教三从四德,不教女红,甚至也不教琴棋书画。
教识字写作,让她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人间,可以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算数运筹,即使摆个小摊维持生计,也不会被人坑了去。
教英文,学得好的,官府直接提供职位。
......
“先...师傅从哪里来呢?”代云舟本想说先生,还没说出口,拐了个弯,称作师傅。
“识字写作,远的不说,我身边的几个丫鬟便都懂。算数运筹,紫鹃和她的义母都精通。英文么,马大使的夫人和孩子,不是现成的?”黛玉脑子转的飞快,迅速排兵布阵。
于是本该准备大婚的黛玉,又忙忙碌碌地操心起两个学堂的筹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