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本是玩笑,还想问问宝钗为何之前的香气是由内而外散发的,看到此情此景,也不问了,虚虚搭在宝钗肩头的手,用上了三分力气,抱了满怀的温香软玉......
薛姨妈去夏家送胭脂和首饰的时候,夏母热情地出来迎接:“亲家母来了,快来屋里坐。”
薛姨妈道:“来也没打招呼,原是昨儿晚上刚收到宫里蟠儿姐姐送来的好东西,还特意交待了,都是给金桂的。这不今天我就巴巴地过来了,哎,还没见到金桂呢?。”
夏母有丝丝的为难,但还是如实说:“这可是巧了,要是知道宝常在给首饰,金桂今天就不出去了,她和丫鬟一起出去门买两样首饰,一会就回来了。”
薛姨妈脸上笑意不变,心里却有些不悦:这没几天就要大婚了,还跟姑娘家一样见天的出门,何况夏母早就说了金桂才学绣花没几年,连姑舅见礼的绣帕都不一定拿得出来,现在也不知道抓紧再绣两笔。
但因家里还有个大着肚子的妾室,薛姨妈也没脸计较这些小事,只和夏母坐着聊了一会天,见夏金桂迟迟没回来,便也回去了。
“亲家太太还是疼咱们姑娘呢,脾气看起来也好,不像会与人为难的样子。”夏母身边的嬷嬷夸赞道。
“呵,薛王氏一个人把一双儿女拉扯大,薛家的财产一点也没落给旁人,自己还以“慈”闻名...你当她真是个心肠好的?不过是为了得个美名。”
“那她若是个面甜心苦的,咱们姑娘岂不是受委屈?”
“放心,好人的面具戴久了,她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个好人,面具轻易不会摘下来的。”
“还是夫人更明智。”嬷嬷赞道。
夏母却板起了脸:“别和我打马虎眼,我知道你们都向着金桂,帮她糊弄我。
当我傻呢,京城几个大首饰铺,哪个不是定期带一箱子新货来咱们家让金桂挑选?今日金桂怎么就亲自去逛铺子了?”
嬷嬷跪下道:“姑娘出门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夫人也知道,咱们府上没人敢驳姑娘哪怕半句话,自然是姑娘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听......”
夏母摆摆手:“算了算了,我也不问了,就算金桂回来,我也问不出来。”
嬷嬷点头:“正是呢,咱们姑娘就是一府主母的气度,惯来自己做主......”
被夏夫人称作有本事的薛姨妈,实则没太大本事,她这辈子最好的气运都用在了生个好女儿这件事上,自己反而平平。宝钗从七八岁起,就能帮她料理偌大的薛府,帮着规劝薛蟠,不让孤儿寡母受人欺负。
薛宝钗一进宫,薛姨妈心里就空落落的,像今天她对夏金桂略有微词,跟宝琴说吧,宝琴毕竟是个未出阁的姑娘家,就这么闷闷地回府吧,薛姨妈又有些心里没底。左思右想,还是吩咐车夫先别回府,先去贾府找一下王夫人聊聊天。
王夫人虽忙,但还是把自己亲妹妹请了进来:“我还想着这两日去看看你呢,只是忙的抽不开身。不过蟠儿马上要大婚了,你怎么有空来了?”
薛姨妈道:“我们两家亲戚都不多,筵请的人少。我们家聘礼,她们家嫁妆都是一早准备好的,院子也都打扫好了,不用再添置什么......
只是姐姐,我心里有些没底,这夏金桂到底是不是蟠儿的良配?”
王夫人笑道:“自古嫁女哭,娶媳笑,你亲家都没哭呢,你搁这紧张什么?”
薛姨妈道:“就是这个道理,只是我性子不算强硬,素来没有急智,我家又亏欠她夏家,只怕娶个祖宗进来。”
王夫人安慰薛姨妈:“先把人娶进来就好了,你不给媳妇立规矩是你心好,如果她胆敢对你不敬,蟠儿教训便是。你毕竟是长一辈的人,何必怕一个小丫头片子?”
薛姨妈心下才稍稍安定下来,又压低了声音和王夫人说话:“之前咱们不方便说,现在可好说了,你家是不是看上了黛玉,想说给宝玉?”
还没等王夫人回话,薛姨妈又说道:“不是灭自己威风,我也去了两趟林府拜会林夫人,你小姑子。黛玉真真是我见过的这一辈女孩子里,最出挑的了。之前传言说她姐弟两人体弱多病,不一定活多久,哼,可见传言不可尽信。”
王夫人向来话只说一半,涉及到自家事,便不肯多说,也不在人前说黛玉不是,只道:“我也这样说呢,人家什么样的女婿调不得,只是我们家老夫人,偏疼黛玉,我看在她心里,和宝玉也不差什么了。她若真嫁到我家,我们才是娶个祖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