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燕赤霞出来,看到的就是弟弟热泪盈眶,接下褚照十两银子的场景。
褚照一咏三叹道:“此次回去后,好好救治你哥哥。你敬爱兄长,日后会有好报的。”
燕赤霞听到这句话,忍不住多看了褚照一眼。等弟弟千恩万谢后,他才走过来:“你是个好官。”
褚照一脸不忍:“他兄弟二人也是可怜。”
洞明真相的明直,就心痒痒的很想拆他家绿茶少爷的台,到底按捺住了。
见着天色尚早,还来得及赶路,他干脆驾了马车——同样也有眼不见为净的缘故,先把那对兄弟送回村里,然后再赶马车回来。
褚照对明直送人回村也不在意,反而兴致勃勃地看着燕赤霞处理那条大蛇:“这蛇牙应该也有用吧?”
“自是有用的。”燕赤霞道,他待人热情真诚,干脆教起褚照这部位能干嘛,那部位能干嘛。不过他第一个剖的不是别的,而是一颗妖丹。
褚照“嘶”了一声:“这妖怪倒是好造化,妖丹竟然这样圆润。只可惜不修正道,不然未必不能成正果。”
燕赤霞的动作顿了一下:“你说这话的口气好像那些和尚。”
褚照也没想瞒他,他叹了口气:“谁让我小时多是住在寺里。耳濡目染,说话口气自然也跟他们相似了。”
“难怪你那么善良。”燕赤霞感慨。
褚照苦笑着摇头:“你要知道因我死了多少妖精鬼怪,就不会那么说了。”
燕赤霞被勾得好奇心起:“这是为何?什么叫妖精鬼怪因你而死?”
褚照就给他讲了一个小孩子自幼撞鬼,七岁时为平安长大,不得不拜别父母住在寺里,靠着寺内高僧和自己努力,震慑各路妖精鬼怪勉强活下来的故事。
末了,他又强颜欢笑道:“说起来,我考官除去想为百姓做事以外,也还有官身能得朝廷护佑,不让鬼怪轻易近身的缘故。”
燕赤霞闻言,竟然点头:“我知道。”
褚照怔了一下,便听燕赤霞道:“就像你这把剑,就是御赐之物,有龙气护佑,是也不是?”
不愧是燕赤霞啊,居然如此识货。褚照感慨,然后道:“是。”
——那把剑就是他死皮赖脸向圣人要来的!!
燕赤霞笑起来,低头又处理起大蛇。过了会,他突然道:“你身上有道让我似曾相识的气息。就是它给你招惹来各种妖精鬼怪。”
褚照倒是没想到燕赤霞连这个也能看得出,他心一动,急忙问:“此事慧提大师也跟我说过——就是大灵山寺的住持——他还说,这道气息是由一位神祗留下。不知赤霞可知,这气息的主人是谁?”
燕赤霞又是半晌没说话。
直到明直赶着车回来,燕赤霞也将大蛇处理好,褚照才听他悠悠说了句:“莫急。你今日气息外泄得厉害,连本在千里之外的我也察觉,赶了过来,更莫说这气息的主人。”
他看着褚照,意味深长:“想来你很快就会知道的。”
本来还想用言语引燕赤霞跟他走的褚照,一下就没了心思,一颗心更是被他说的七上八下。他试探道:“赤霞不能跟我说,那人究竟是谁吗?”
“天机不可泄露。”燕赤霞拍了拍褚照的肩膀,“你的小厮也到了。褚兄,就此别过。”
褚·莫名想流泪·照,看出燕赤霞的去意,他嗓音干涩:“就此……别过。”
燕赤霞运用灵符离开,而褚照爬回马车,生无可恋地喊明直驾车继续向前。
气息外泄……外泄得厉害……
县太爷一头撞在马车壁上,内心流下宽面条的泪,早知如此,他干嘛要下车跟那条蛇打啊!
打是打赢了,可他确定的肯定的一定,更何况还有燕赤霞佐证,那青气的主人很快就会过来了!
祂会不会很想杀了他?
或者说,祂有什么东西在他身上,为了拿回那个东西,祂会剖肚取物?就像燕赤霞剖蛇腹取妖丹那样?
那不是会很疼?
褚照把自己吓得打了个寒颤,决定放空思绪不想。奈何头上悬着一把大刀,他越不想去想,反而越会去想。
就这样长吁短叹、提心吊胆了一路,又过三日,他坐的马车终于缓缓驶入庆泽县县城。
其镜早已收拾好了后衙,且日日派人在城门口守着。明镜驾着马车刚进城门,其镜就拉上师爷、县丞、典史等人一块在县衙门口迎了。
明直下了马车,而后在车旁侍立。
“少……县太爷!”其镜好险止住了那句“少爷”,改成了听着稳重威严许多的“县太爷”。
一只修长如玉骨的手,慢吞吞掀开了帘子。
紧跟着,一个着青色常服的年轻男子,从帘子后出来。高大的身影立即在马车上投下一片阴影。
刺眼的阳光洒在他那张俊美却慵懒的容颜上,灼灼如桃花盛开。
等候在那的官吏们初时还不觉得怎样,他们这位新上任的县太爷的貌美之名,早在其高中探花之时,就传到了各家耳目之中。庆泽县的这些小官,为了应对这位县太爷,自然也有好好做过功课。
如今见了这位县太爷的真容,虽说一时半会,真的被他的脸对照得有些自惭形秽、难以启齿,但同时他们也越发笃定,这细皮嫩肉的上司必定娇生惯养,吃不了苦。
“天气真好啊,不是吗?”
似是想到还有人等,这位县太爷放下才遮了一会阳的手。只是嗓音仍旧是懒洋洋的,不带什么诚意:“劳烦大家在这等本官来了。”
“这是哪里的话。”县丞很快就笑起来,奉承道,“大人远道来庆泽县上任,一路奔波辛苦,下官等不过在此等候了片刻,说不上劳烦。”
褚照走到他面前,似笑非笑:“是吗?日后本官劳烦诸位的地方可多着。诸位可也要那么快应下来为好。”
刘县丞忍不住攥紧了手,但很快又松开来,那张年过半百已有了皱纹的脸上满是笑容:“为大人做事,便是为百姓做事,下官自是无有不应,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