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 第60章 第 60 章

第60章 第 6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没忘没忘,”蒋君赶紧安抚着,“我这不是先让付兰芝回去了,我们先把贷款还上再说。”

“但是咱们不能一直没钱啊,等到时候订单多了,倒是可以考虑一下隧道窑。”

一听蒋君还是想要建新窑,蒯伟诚捂着自己的胸口,感觉心脏病马上要犯了。

这边蒋君惦记着付兰芝口中的隧道窑,那边付兰芝也把蒯伟诚和蒋君两人的话听到了心里去。

她骨子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是要用技术改变成见。

两三天的时间,付兰芝就提出了一套详细的改造方案,在现有窑炉的基础上,提高容量,是炉内的受热更加均匀,成品率更高。

最重要的是,改造的费用并不高,还没超过三位数。

有效果,还不用花钱,这正是蒯伟诚最喜欢的。

当时他选人的时候,本是冲着金文哲和顾天成,付兰芝这位家属算是“赠品”,没想到先给他惊喜的,居然是他一直忽略的人。

好在金文哲有付兰芝这般聪慧的媳妇,也没拖后腿。

他根据大河村的土质和矿物资源,指导出了琉璃的做法。

今天是大河陶瓷厂第一炉的琉璃开炉仪式,不仅陶瓷厂所有工人期待着,就连很久没在厂里露面的赵德元也赶了过来。

他看看站在炉前等候的金文哲付兰芝夫妻俩,心里有些忧虑。

他凑到蒋君耳边,低声问道,“这琉……琉璃倒是是个什么东西,烧出来能行吗?”

赵德元看着在场的人很多,还有半句话没好意思说出口,这省城来的大教授,平时就写写字画画画,哪里能干手艺活儿。

赵德元心里不信任,他今天过来就是怕城里人心眼多,看蒋君和蒯伟诚年轻,故意忽悠他们。

蒋君却一点也不担心。

这段时间,由于付兰芝帮助改造了窑炉,蒋君也没亏待他俩,对他们的待遇大幅度提升。

夫妻两人常年专心于事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会烧火做饭,还是这两年被逼出来的。

当然也没逼出来多少,维持在能勉强不被饿死的水平。

蒋君好几次看着两人吃着被烧糊的饭,艰难下咽,实在于心不忍。

为了不让两位大教授因为吃中毒的食物早逝,她把两人送到了山脚的何大伯家。

何大伯是何为民的亲哥哥,家里有一间房间以前是何爷爷住的。老两口只有两个女儿,都已经嫁出去了,家里人少,何爷爷去世后,这间房一直空了下来。

蒋君和何大伯商量过后,把付兰芝夫妇转移到了何大伯家,让老两口帮着做点饭。

当然也不需要特意做什么两菜一汤,他们吃什么就给付兰芝他们分出来一点,伙食费由陶瓷厂出。

何大伯夫妻两当然愿意。

他们家住得远,平时村里人很少过去。自从两个孩子出嫁后,家里更是只剩下他们两个老的,平时也很寂寞。

蒋君曾劝着他们搬回村里去,但是两位老人在老房子住习惯了,也懒得折腾了。

这下好了,付兰芝和金文哲搬过去,他们也有人陪着说说话。

而付兰芝和金文哲更是举双手赞同。

第一天搬过去,吃着何大伯娘给做的不糊不生,不软不硬的饭菜,两位见过无数大场面,吃过山珍海味的大教授,激动的差点泪流满面。

太久没吃正常的饭菜,他们都快忘了,原来饭菜也可以不带苦味。

何大伯家位于偏僻的山脚下,环境更加幽静,还能吃上正常的饭菜,两人完全没了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术当中。

付兰芝知道,自己和金文哲必须继续提供价值,才能维持好现在的处境。

当然,她也喜欢现在的生活,好像重新回到了实验室里。

只不过一个实验成果交给大河村,一个交给学校。

听何大伯夫妇说,两人经常忙到夜里十二点,第二天一大早又开始伏案工作。

付兰芝夫妇搬到何大伯家,双方都很满意,蒋君也十分自得自己的安排。

要说唯一有异议的,就是付兰芝他们的同事兼邻居,顾教授夫妻两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