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 第17章 第 17 章

第17章 第 1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何家成见何英英这么小都能和男人对答如流,一直在旁边替自己鼓劲,正好找准时机补充道,“我们村有四十位八十岁以上的,五位九十以上的老人,整个十里八村都没有我们村这么多老人。”

早在男人写字的时候,周围就围观了不少看热闹的人。

给长寿老人写字不要钱不要粮,还能给自己添福祉,说不定让自己家也能沾沾长寿的福气,大家都愿意写个寿字给老人。

一听何家成他们办的还不是一家两家,是整个村的大喜事,心里觉得是好兆头,一个穿碎花上衣的女人脱口而出,“哎呦,这是你们村风水好啊!”

她话音刚落,就被一旁的男人拽了一下袖子。

她男人不悦的瞪她一眼,随后警惕的看看周围,呵斥道,“什么风水好,这是他们村环境好。”

“对对对,”女人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轻打自己嘴巴一下,“你看我这张嘴就是不会说话,是环境好。”

何家成不在乎他们夫妻二人的小心思,他正愁不知道怎么说起村里的窑厂,一听他们说环境,赶紧接着话头继续说道,“是,我们村环境好,尤其是水好土好,就连我们村烧出的碗筷,质量都特别好。”

他学着蒋君教的话,“听人说,我们村烧的碗和盘子,里面有啥东的,我们村创收的人多就是和这个东有关。”

“是不是硒,一种微量元素,的确能有助于长寿。”在场有学识渊博的,听了立刻纠正道。

“好……好像是西,什么东西的,我也记不清了,反正他们多用我们的碗吃饭就能活得久。”何家成见自己说错了名字,有些尴尬的挠挠头,脸红的像个猴屁股。

“对,我们村烧的碗可红可好看,我们我们村的碗吃饭,都能多吃半碗饭。”何英英挺挺自己圆滚滚的小肚子,用身体证明自己的饭量。

一伙孩子完全不懂专业术语,说起来也是一知半解,照着蒋君的话鹦鹉学舌,学的还是缺这少那,不是多一个字就是少一个字。

后来索性不说这些不懂的知识了,直接说起来自己家里的太爷爷太奶奶。

什么太爷爷不用村里的碗就吃不下饭啊,太奶奶天天用碗喝水,耳不聋眼不花,一顿饭还能吃两个杂和面馒头……

七嘴八舌说得热闹,围观的人也不觉得烦躁,反而像是听老师讲课似的听得认真。

直到红纸上写满了一百个“寿”字,孩子们要走了,他们听得还意犹未尽,总觉得让这群孩子直接走了有些可惜。

还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头脑转得快。

他一把拉住打头的何家成,笑着和他商量道,“小朋友,你们村窑厂的碗筷都放到哪里卖啊?咱们百货大楼里有吗?”

今天要是一群大人来写找人写字,说他们村长寿是因为碗筷,他们肯定保持警戒,将信将疑。

但是这一群农村孩子一看就是单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甚至连他们村碗筷好在哪里都说的一知半解的,明显不是背好词来卖货的,他们反而愿意多信三分。

“对对对,哪里能买到你们村的东西啊?”年轻男人的话一说出口,围观的人才恍然大悟,纷纷后悔自己之前没想到。

他们村的碗筷能有助于长寿,他们肯定要买了给自己和家里人用啊!

就算是对“用长寿村生产的碗能长寿”的说法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下意识的竖起了耳朵,想着自己要不要买几套试试。

几个盘子碗的钱也不贵,也不是买不起。

何家成看着事情的发展果然和蒋婶婶预料的一样,心里不由得一松,他尽量控制住自己上扬的嘴角,声音平缓的说道,“百货大楼好像有的,你们去了就说是大河村窑厂生产的碗,他们应该就知道了。”

“我们村的碗和别的不一样,是红红绿绿的,很好看的。”何英英一听他们都要买自己村里的碗,想着徐婶子家里一柜子的碗终于能卖出去了,连忙补充一句,唯恐他们买错了。

围着的人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高兴起来。

站在一起的过路人相互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也有想买碗筷的意思,神经瞬间紧绷起来。

谁知道百货大楼有多少存货啊,万一轮到自己卖没了怎么办?

一想到狼多肉少,他们也没有了看热闹的心情,面上不动声色,脚下的步伐却快速的往百货大楼里面挤。

一个个还唯恐泄露了机密,“哎呀,我家里雪花膏没有,我得赶紧去百货大楼里看看。”

“我也得去百货大楼买点布料,给闺女做条裤子。”

……

大家借口不同,目的地却相同,脚上暗暗较劲,唯恐比别人慢上一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