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瓷心录 > 第33章 缠绵

第33章 缠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寇清昼已经走到主仆二人跟前。

在明州时见多了她作男孩儿打扮,连参加总督夫人的宴会也只是一身青衣,虽然也好看,但总是过于素净。

如今一身桃红衫子,云鬓挽作新妇的样式,连嗔怪的神情都明艳动人。

小桃暗中扯了扯自家姑娘的衣袖,低声道:“姑娘,手帕……”

舒灿歌反应过来,但见那人也笑盈盈看向她,眼眸亮得跟额头上细密的汗珠一般闪亮。

她从袖中扯出一方丝制手帕,踮起脚尖想替他擦汗,但对方个头实在太高了,她踮了脚居然也够不到。

忽然想起临行前嫂子说的话,她脸上腾地飞起两团红云,用仅两人之间能听到的语调说:“你就不能蹲下来一点么?”

寇清昼从善如流地蹲下身子,在她为自己擦拭完汗水后,忽然攥住了妻子白嫩的小手:

“多谢夫人。”

他的手指上有一层薄茧,手心因练剑的缘故热得发烫。

她胸腔里的心跳得好快,连一旁的小桃也察觉出气氛忽然有几分旖旎,低头退后了几步。

舒灿歌好一会儿才抽回手来,将手帕收回,平复了语气,问:“五爷几时起的?怎么不叫醒我?”

“又不必早起拜见公婆,我想让你多睡一会儿。”

说的也是。

“那,五爷用过早膳了吗?”

寇清昼摇摇头,她正要回头吩咐小桃,他却拉住她的手,笑道:“今日不在府里用早膳。”

舒灿歌疑惑地望着他,对方温和道:“我带你去城里的街上吃。”

*

泰州是个好地方,在安王的治理下更是百业兴隆。

街上是鳞次栉比的摊铺,货郎的挑担里各色货物琳琅满目,水渠旁种了一排低矮的桂花树,如今已是金黄满枝,暗香浮动,伴着货郎走街串巷的叫卖声飘到远方。

寇清昼带着她左拐右拐,就在她都快分不清东南西北时,就听得他含笑一声——

“到了!”

比起先前在集市的热闹繁华,这条巷子算得上清幽。一株铁线莲从青砖墙后面探过头来,在风中招摇着洁白的花蕊。

巷口摆着一个面摊,锅里正咕噜咕噜煮着白汤,插了一面古旧得掉色的青色旗子,仅一个大字——“面”。

她跟着寇清昼找了位子坐下,就听得对方轻车熟路地吩咐:“店家,来两碗鱼汤面,记得加猪皮、草鸡和麻油。”

“好嘞!”

不多时,店家便端上两碗冒着热气的汤面。

只见奶白的汤面上飘着几朵绿油油的葱叶和蒜花,麻油和猪油的味道渗透了鸡丝的香味,缓缓飘到人跟前,令人不禁食指大动。

原本还疑惑这人为什么七拐八拐地带自己来这犄角旮旯,现在舒灿歌满心满眼都是热腾腾的美食。

见她吃得欢快,寇清昼嘴角勾起,又起身打了两碗面汤放在她面前。

她慢慢喝了热汤,心头暖洋洋的,巷口吹来凉风,带来铁线莲的馨香,舒灿歌只觉得人生都完满了。

“好吃!”她言简意赅地赞扬,放下汤碗,又问:“这是什么面?”

“是泰州特色的鱼汤面。用炸酥了的肥鲫鱼和鳝鱼骨头熬制,又加了虾皮、绍酒、姜葱,汤面才会又白又香。”

听着他娓娓道来,一旁的摊主也连连点头:“您说得不错,我张记的鱼汤面在泰州城里摆三十余年了,今日竟能碰上您这般识货的客人。”

寇清昼看了看笑容满面的店家,对方是个粗布灰衣的中年人。

“之前不是你在经营这摊子。”

店家笑道:“是,先前是我父亲在摊子上煮鱼汤面,现在老人家身体不行了,在家里将养。不过您放心,这鱼汤都是他熬制的,保准跟从前一个味道。”

顿了顿,他又说:“客官您是本地人?应该是从前常来惠顾的熟客吧?”

店家一边说一边打量着寇清昼,对方相貌堂堂、气度不凡,若是熟客或本地人,应是让他过目不忘的,可他却不记得……

寇清昼神色忽然冷了半分,良久才开口:“不是,我只是幼时路过泰州,父母带我吃过一碗。”

说罢,他从腰上的荷包里取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

那店家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一时没有接银子:“客官,我家是小本经营,两碗面一共十二文……”

“不用找了。”寇清昼打断他的话,语气淡淡,“剩下的是赏给你的。”

舒灿歌跟在他身后走出了巷子。他的影子浅浅的,像一朵温柔又琢磨不透的云,罩在她头顶。

她觉得奇怪,寇清昼不是泰州人,怎会对这里的风土人情这般熟悉?

“五爷从小在哪里生活?”她忽然问:“你先前说你父母已经不在了,那他们……”

“我生长在京城。”他淡淡回话:“我娘走得早,父亲……在一次领兵出征吃了败仗后,死在了边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