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瓷心录 > 第5章 共赏

第5章 共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晚霞渐收,夕阳垂挂,舒灿歌庆幸今日未有雨——湿热天气并不利于烧窑。

窑炉内偶尔传来松柴燃烧时的噼啪声。

她坐在竹兀上,盯着火孔。明黄色暖光在少女澄明的双瞳中跳跃起舞,有一种安静的炙热。

更漏迢递,素烧阶段结束。

她从匣钵中取出烧得半干的器物,将挂盘搁在膝头,右手拿着铁刀,低头雕刻。

泥屑如雪般簌簌掉落,四下安静无声。

忽然,袖子轻轻一动,伴随着孩童“咯咯”的笑声,舒灿歌侧头一看,獾奴正仰着一张小脸望她。

“姑姑……冷。”

獾奴手里攥着一件海棠紫披风,似乎是嫂子胡瑶芝的东西。

抬眼望去,胡瑶芝站在月洞门下,手里端着一碟瓜子,一边磕着一边看她,神情依旧不冷不热。

胡瑶芝并不喜欢这个小姑子,对方总是打扮得像个男孩子,还常常因挖石料搞得灰头土脸,长此以往,若没人上门说亲,那她就得啃一辈子娘家。

不过,胡瑶芝并不信街上那些闲话。

昌盛窑江河日下跟宅子里有没有女人烧瓷无关,纯粹是自家丈夫技不如人。

“獾奴给你,你就披上吧。”

少女粲然一笑,脆声道了句“多谢嫂嫂”,便将披风搭在肩上。

虽说已不是春寒料峭的时候,但夜风吹来仍有些许凉意。

胡瑶芝朝獾奴招手,后者朝舒灿歌咧嘴一笑,就朝娘亲奔去,两人回了房,整个院子里便又只剩下舒灿歌一人。

刻花后便是上釉再烧。

她将匣钵再次堆入鸡窝窑中,重新砌好窑门。

随后的四个时辰里,她必须时刻盯着观火孔,根据火焰颜色和火苗高度变化增减柴炭。

*

鸡鸣三声,天边泛起鱼肚白,是五更后了。

舒灿歌倦怠地伸了个懒腰,素日清亮的眼眸因彻夜未眠而染上憔悴。

她俯身查看炉中火焰,渐趋黄白,说明已是大火尾声,可以开窑了。

“砰”!

一串炸雷般的声响自舒宅大门传来。她吓得手上一抖,匣钵差点落地。

不一会儿,便见到门房老李急匆匆跑去门口查看,哥嫂两人也披衣也出了屋。

“发生什么事了?”

老李破口大骂,“不知道是哪个天杀的,大清早在门口放了一串春雷子!去时人早跑的没影儿了!”

胡瑶芝连忙遣了婢女小桃和老李去大门前收拾清扫,而一旁的舒煊平听着,眉头紧蹙,眼底已有了几分怒意。

开窑最忌讳放炮,这是瓷器崩裂的霉头。

对方明显是算准了时间,故意要惊了舒家这炉窑,让他们不得安宁。

想到此处,他神色慌张、快步向小院走去。

“怎么样了?”

妹妹这四天来日以继夜熬着,他做哥哥的又何尝不是。此刻,他眼下正挂着两个大大的睑袋,人也看起来憔悴了不少。

“哥,没事,就等着开匣了。”舒灿歌抱着匣钵,安稳答道。

木轱辘碾过石板,伴随着咳嗽声传来,竟是张伯推着老太爷出现在了月洞门下。

老爷子畏寒,清晨露重,便还穿着一件藏青色通裁对襟裘袍。他方脸阔额,蓄着一把灰白山羊须,两鬓已是斑斑,神采今日看来还不错。

兄妹俩连忙问安。

“门外什么动静?是要炸了我舒家的宅子么?好容易有个清眠也被搅了。”

舒煊平一边上前接替张伯,一边笑着含糊过去,只说是街上有新户开业才放的炮仗。

“手里捧着的是什么?”老爷子看向舒灿歌。

“刚开窑的瓷。”

“你烧的?”

舒煊平抢着回道,“外公,自然是孙儿烧的。”

老太爷神情冷淡,也不知是否信了这番说辞,只微微颔首,“打开看看吧。”

舒灿歌暗暗瞄向哥哥,后者冲她轻轻点头,她便将匣钵放在平地上揭开。

里面是一块白釉缠枝牡丹纹挂盘和一尊青瓷四卷荷叶笔洗。

白釉通透、青瓷润泽,显然这是两只不可多得的瓷器佳品。

成了!

舒灿歌激动得要跳起来,舒煊平也是。但碍于外祖父在场,两人都按捺住了,只彼此交换了一个欣喜的眼神。

良久,老太爷只是盯着那两件瓷器,没有说话。

舒煊平于是小心翼翼地问道,“外公,您觉得这两件瓷如何?”

“好,很好。”

老人说着,目光扫过舒煊平,最后落到舒灿歌身上,浑浊的眼中神情复杂,半晌,才拍拍黄花梨扶手,示意张伯推他回房。

舒煊平欲代劳,却被他轻轻拨开:

“你们去忙各自的事吧。”

顿了顿,他又缓缓道,“听说这炉瓷是京城来的一位贵客订下的,那快去给人家送去吧。”

*

舒灿歌择了一个雕着回文宝相花团的檀木盒子,垫了胭红色云纹蜀锦缎,小心将挂盘和笔洗放置入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