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育俨则清了清嗓子道:“既然大家都在,我就宣布一个好消息。”
与在朝堂上那个不苟言笑,威严沉稳的谢尚书不同,谢育俨在家里却是很随意洒脱的样子,跟她的父亲谢育汝倒是很像。
众人都停了下来,将目光看向了谢育俨,等待着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谢育俨将目光看向了谢育汝,道:“圣上已经同意四弟入国子监任职,官居从六品的国子助教,跟在岳丈的身边研究学问,最符合四弟的心意。”
谢育汝没想到二哥竟然一直记挂着自己的事情,一时间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他自幼流落在外,跟王府的亲人们多少还是有些隔阂的,自从回京以后也不过是在自己的院子里读读书、写写字,偶尔在父亲的和兄长的引荐下,拜访下京城的名仕大儒,倒也自在。
卢氏看着几个兄长都有各自不错的前程,而自己的夫君却整日窝在家中,心里也是有些担忧的,可相公都不介意,她这个做媳妇的更不好说什么,反正现在的日子比之前在淳安县里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府里上上下下更是把灵儿疼的不知怎么是好,她倒也很满足。
谢育俨朝着四弟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自家兄弟,无需多言,这么多年是咱们王府亏欠了你,虽然只是个从六品,不过以四弟的才干,早晚会被圣上看到的。”
老王爷谢琰在战场上厮杀惯了,说起话来,也比较直接:“我们谢家的儿郎,个个都是在战场上立过战功的,就你和老三是个例外,一个喜欢研究各种机关,一个喜欢看书,倒是不像我这个做爹的。”
老王妃瞪了他一眼道:“现在天下太平,哪还需要打打杀杀的,我看老三和老四这样的才让人省心。”
谢琰却有些不服气地说道:“虽无外患,却有内忧啊,哎……”
谢青灵听到了这其中的关键信息,夹了一块谢琰最爱吃的八宝香酥鸭放在他的碗里,道:“圣上勤勉为政,百官齐心,我大历国泰民安,有何内患?”
谢琰看着孙女给自己夹的菜,高兴地眼都笑弯了,不免有些感慨:“这两年朝中连修了几座皇陵,国库早已空虚,如今又灾情不断,去年刚平了淮阴的水灾,今年冀州府就又接连上了几封奏折,旱灾严重,朝廷已经指派了官员下去视察,若真是灾情严重,税银收不上来,引发了朝局动荡,周边的那些小国难保不会蠢蠢欲动。”
谢青灵不无担忧的问道:“祖父的意思是,会再次产生战事吗?”
谢琰爽朗地笑了起来:“那倒不会,当年祖父带着你大伯二伯在战场上杀敌无数,那些小国一听到谢家军的名号先怯上了三分,这么多年有谢家军镇守边关,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谢青灵看着祖父意气风发的模样,回想起上一世祖父惨死的模样,强忍着眼中的泪意,看来,上一世定北王府被污通敌叛国的事怕是早已经埋下了祸根,谢家军的威望碍了某些人的眼。
灾情,国库空虚,税收,周边小国……谢青灵在心里反复思索着这些因素,试图寻找它们和定北王府之间的关联,压根没注意到众人的视线都落在了她的身上。
卢氏嗔怪道:“你这丫头,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走神了?”
谢青灵这才如梦初醒,灵机一动说道:“我是圣上亲封的郡主,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灵儿刚刚听祖父说道冀州的灾情 ,担心那里的百姓罢了。”
谢琰不想自家的孙女竟有如此大义,不由得夸赞道:“不愧是我谢家的子孙,若是个男儿,也能同我一起去战场杀敌报效朝廷了。”
老王妃一下就猜出了谢琰的想法,怒道:“府里这么多皮猴子还不够你折腾,好不容易才有个如珠似宝的孙女,你休要打她的主意。”
谢琰嘿嘿一笑:“那又怎么了,灵儿回京后三番两次的遇险,若是有一身好武艺,说不定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谢琰这话一出,众人也都开始考虑这事的可行性,练武所受的苦和谢青灵的安危比起来,那自然是谢青灵的安危更重要,于是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谢青灵。
谢青灵望着众人投过来的目光,内心窃喜,她重生以后就有考虑过习武,却苦于没有借口,不知道怎么跟祖父祖母提起,没想到今日祖父竟然会主动提出,倒省去了她许多麻烦。
强忍着内心的激动,道:“有祖父亲自教导,灵儿定不会辜负祖父的期望。”
谢承鹤在一旁听了半天,终于听懂了,奶声奶气的道:“鹤儿也要习武,像几位哥哥一样厉害!”
谢琰干脆将谢承鹤抱在怀里,道:“好好好,鹤儿和灵儿一起跟着祖父习武,到时候跟着祖父一起上阵杀敌!”
逸云居里,阵阵笑声交织出温暖的旋律,众人的心中俱是暖融融的,一派温馨和谐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