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迟迟未见君 > 第10章 一品斋

第10章 一品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许知韵狠狠地捏着双手,听着楚三又道何家花了多少银钱去求子,请了多少个大夫...不过后面再说些什么,都不重要了。

楚三常混于街头巷尾的,他说的话许知韵是信的。

何锦无儿无女?怎和前世不同,明明元硕北顶着何家长子的名头,才会挥金如土,养着暗卫,私下养着军队。

难不成硕北换了个身份,他身后的人有更好的身份来掩护他。

可许知韵一直认为,富商何家的长子,这个身份最好不过了,活跃于众人眼前,越打眼才越安全。

为何会变,自生辰那日起,周遭一切都没变,只是自己在改变,他为何会变。

得了这消息,许知韵整夜睡不好,睡着后也是噩梦连连,不出几日便瘦了许多。

别人瞧不出,可兰姨看出她的阿韵心里有事。

阿韵慢慢长大后,询问父母时,兰姨就一遍一遍的讲恩情,嘴里不停地说报答,定会将许知韵养大。

渐渐地,许知韵清楚贴心照顾自己的人,是为了报答父母恩情,并不是亲人,对兰姨更多的是尊重敬爱。

可从那日生辰起,阿韵变得与过往有些不同,有些粘着自己,还莫名瞅着她笑。

即便如此,兰姨也不敢打破眼前的宁静,她怕自己一提及,许知韵便会再次问她的身世。

连着几日阴雨绵绵,针尖般地不停落下,刺得许知韵心麻木般疼痛。

这几日,师傅教的是绒绣,多是绣些飞禽走兽,用于挂屏。最讲究配色构图,纹理更需清晰。

大家伙儿绣了几天,样子绣了几遍,型似神不似的,难度确实大,唯有兰姨绣得不错。

雨水裹挟着冷气,冲散了前几日的温热。

屋内炭盆不断加碳,即便这样,北边来的绣娘们还是难以适应,几个受了风寒的,躲在自己屋里养病。

绸缎庄的几位管事,特意吩咐厨房煮些红糖姜茶,盼着剩下的绣娘能康健,把活计赶一赶。

红糖与姜的融合,恰恰好。

多喝几口,胃里暖暖的。几位绣娘围着炭盆歇着,难得让歇一会,几位又抱怨起来。

柳平镇绣坊的一位绣娘先抱怨起来:“我在本家也没这么辛苦过,哪次绣个大件不歇两日的。”

另一人搭腔:“别说歇两日,还会给个几百个大钱买茶吃。真拿咱们当那畜牲使了。”

其实绣娘们的抱怨不是故意生事的,确实是活多。

平时在自家绣坊,绣的活计都是有定数的。如今不仅要学新的技艺,还要帮着绸缎庄赶制新衣,属实是累人。

不过绸缎庄毕竟不是自个儿所在的绣坊,两三个月就回去了,大家也就是抱怨一下。

“过几日就是小年了,去年让了出门逛一天的,今年也定会让出门的,我们去挑胭脂可好。”孙绣娘不是头次来了,故而柳平镇的绣娘常常向她讨教,接触多了就聚在一起。

“可是真的,太好了,日日在这屋里绣呀绣,眼都花了。”

刚刚愁云一片,此刻便放晴了。

同样心里放晴的,还有坐着一旁的许知韵,可以正大光明地出门了。

焦急地等了几日。

小年这天,连日下的雨也停了。

绸缎庄东家允了辛苦这些时日的绣娘们出门逛逛。还派了个粗使婆子跟着,说是给大家伙儿带路。

众绣娘心情愉悦。早饭后,粗使婆子就领着绣娘们出了门。

那门槛一过,空气都是新鲜的,带着丝丝甜意。

两三人一伙,前前后后的围着粗使婆子,让她带路去最大的胭脂铺子。

婆子知晓跟着这些绣娘们出来,东家会给些辛苦银子,绣娘们也不会亏待她。

婆子笑呵呵地带着这群刚放出来的家雀,走了不到一刻钟便到了铜门大街。

整条街具是女子喜爱的,金银铺子、成衣店、胭脂铺,还有几家茶楼,一家挨着一家,够绣娘们逛一天的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