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也是看在阿兰的绣工好,便允了她上工时带着娃娃。
问起孩子爹娘,说是替过世的恩人夫妻俩养着的,看阿兰知书达礼老实的模样也就信了。
好在阿兰很识趣,本本分分的干活,不耍滑头,带着的女娃不哭不闹的,没影响店里的生意,就放下心继续雇用。
那个女娃渐渐长大,虽长相与阿兰不太相似,但那通身的气韵真真相像,才发觉两人或许是母女。
事事无常,谁家还没有个秘密,只要不惹事,邱掌柜并不在意,也无意戳穿。
这个女娃从小话不多不调皮,平时亲热的叫着叔叔婶子,只道孩子乖巧懂事。长开后的模样更是清秀,偶尔几句好听的话会惹得店里的伙计嘿嘿乐。
要不说岁月糊人眼,十几年前的娃娃长成如今亭亭玉立的模样。
邱掌柜喜爱这孩子,但如今这架势不会是替兰娘子提涨工钱的?合理些还好,就怕她提出些过分的要求。
这头的许知韵的确认真的品着茶,觉得差些味道,前世不知是何时便喜饮花茶,甜甜腻腻的多好。
眼角瞥见邱掌柜时不时投来的目光,有些想笑。
许知韵打心底感谢邱掌柜,若不是她的收留,也不知兰姨带着年幼的自己能不能安稳地活下去,同时她更佩服身为女子的邱掌柜。
邱掌柜的父母经营着一家成衣店,日子过得不错,奈何二人子女缘浅,多年来只得邱掌柜一个女儿。年纪越大越心急,媒婆提点道别家可以嫁闺女,你家的条件好可以找入赘的女婿,夫妇二人一合计便同意了。
经媒婆牵线认识了在米店搬货的钱某,长得白净,家境却着实贫寒,还有一生病的老母地都下不去。
但此子不可小觑,原是城中富商陈家的家生子,跟在小主子身边当书童的,虽是奴籍,但聪慧会说话,主家仁慈便允许跟着小主子一块读书,后来这陈家得罪了人犯了事,无奈散尽家财保住了命,随后举家迁回原籍,便放了钱家奴籍。
得了良民的身份本是高兴事,可对于钱家来说,便没了生计,也没了主家给出钱请夫子,读了两年书就没银子了,学堂的先生说是可惜了。
邱掌柜爹娘听后觉得这桩婚事甚好,未来女婿是个读书人,保不准日后是个秀才,生的孩子也定是读书料子。
亲事定的很快,两家都满意。
过了两年好日子,邱掌柜一家一直供钱某读书,不负有心人钱家小子过了县试府试,邱掌柜一家更满意这个上门女婿了。
可是好景不长,人心难辨。在秋娘刚刚怀孕,一家子欢喜时,钱某卷了家里的所有银钱不见踪影,最可恨的是以邱掌柜的的名义借了高利贷。
当高利贷上门收钱时,邱掌柜一家才知这个上门女婿是个中山狼,明明说外出探望友人的,竟然卷钱跑了。
这心可够狠的,连亲生老母也抛下了。
铺子被高利贷收走了,邱掌柜爹娘一辈子的心血全没了,受不了打击前后脚都离世了。
邱掌柜怀着身子,照顾钱家病重的老母,浆洗缝补过活。
也因太过劳累,且经历那么大的事,打击太大了,孩子还是没保住。
伤心欲绝的邱掌柜是想投河的,是钱家老母跪下道歉求着才拦住了想死的人。
后来是邱掌柜在外县的婶娘托人捎给了她银子,赎回爹娘的成衣店继续经营。
这类污糟事传的快,传的远,有同情的,有笑话的,也有凑热闹的,日日都有人来瞧一瞧被丈夫抛弃的邱掌柜。
邱掌柜也不生气,大方招待乡里乡亲,大家伙儿进了铺子也不好空手走,多多少少买点,这不邱掌柜的生意渐渐好起来。
是问能有几人如邱掌柜这般能干又心善,还替黑心的丈夫赡养老母终老。
在龙口镇上扎下脚,经营着一家绣坊,是多大的本事啊。
当然少不了玲珑的心思,许知韵知晓邱掌柜为人爽利,不喜拐弯抹角,有话直说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