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排球]录取通知书 > 第60章 枭谷文学社

第60章 枭谷文学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58.

所谓“传统”,那就是被特定的某些人所自发维持的某项特定事物。

人类是种很神奇的生物,一件事只要坚持的时间足够久,做得足够多,再传到第三代,它就会开始形成一定的惯性,迫使周围人自发的将它维系下去——于是,“传统”或者说“大众共识”就这样产生了。

那么,横向比较一下,在现今的大部分文艺作品里,“文学社”这一社团的“传统”是什么呢?

答案有三个。

一,文学社里的人平时肯定没在搞文学,不是在当侦探就是在摸鱼游玩闲聊,还有乱搞社内男女关系。

这一传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基本是同学们和睦相处的基础。因为真在搞文学的文学社,除非人不多且正好这几个人的品味一致,否则迟早有一天会因为对作品的喜好、解读不同而爆发争端,最终把社团活动变成人际关系的游戏。

二、文学社里肯定要有个知识广博的社员,且该社员最好是女性,如果是男性,那我们的文艺氛围一定会大打折扣。

女性能接受正规教育明明是非常近代的事情,在此之前,男性作为文人的历史显然更长,但不知为何,现在一说到文学社,人们脑子里马上就会觉得这里该有个“文学少女”,并且她一定沉默美丽,有着一头长发,因为知书识礼而显得高雅神秘。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可能也跟大家真的见过很多“文学少年”有一定的关系。他们大部分都挺讨人厌的,作为一个人来说没什么美感可言,以至于人们都下意识的不太想把这东西跟代表了文字之美的“文学”联系在一起。

三,无论最开始有没有这个惯例,总之文学社的人最后都会聚在一起想办法出本社刊。

对于一个故事来说,长期主线和短期主线都是必须的。那么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来制作的“社刊”就是很好用的靶子,能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且社刊的内容,制作途中所发生的逸事也是很好用来推进剧情的东西,对作者来说实在是个很方便的设定。

那么,话说到此处,问题就来了。

如果有人想叛逆一下,违反以上全部规律,写一部大家都在认真搞文学,部内最知识渊博的人是男性,并且最后还不出社刊的文学社故事该怎么办呢?

好问题,我也不知道。

毕竟以上这三大传统,至少前两条在我们枭谷文学社里都好好的存在着,并且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可能很快就要连第三条也一起运行了。

“你上个学期的社员招募似乎不怎么热心啊,高濑同学。”

“我把认识的朋友都问了一遍,大家不愿意我也没什么办法。”

“通常来说社团招募该面向的是新生吧?”

“一个人准备宣传物料有点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

“好吧,我承认你说得确实有点道理。那么趁着这次学园祭,你们文学社来出一本社刊怎么样?这可是维持了至少两届的传统,到你就刚好第三届了。”

“想出社刊至少该有稿件吧?我们社现在可就我一个。”

“对,就你一个,所以呢?”

“您是打算让我去征稿吗?”

“这个就不一定了。去征稿,去跟读书同好会合作,去自己写一部篇幅尚可的短篇小说,你想怎么做都可以,总之,你得拿出个正在做事的态度来。”

“行吧。”

因为在上学期的招新工作中消极怠工,我在学园祭前例行的社团展示研讨会上被西园寺会长给口头警告了一番。

他这番话对我的威胁性有待商榷。俗话说死猪不怕开水烫,只要我不怕自己的社团没经费、被解散、被没收活动室,那理论上我是可以完全不怕他的。

可是这里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我除了文学社社长这一职务之外,还是我们班的副班长。

这就让他对我的态度开始具备威胁性了。

学园祭举办在即,要是他在我们班的申请审核流程上卡我们那么一两下,估计我们班的班长会难受得睡不着觉。因此,为了班长的心理健康考虑,这个社刊哪怕是做做样子我也得做出来。

“好麻烦,我能不能现在就退学。”

“哎!?高濑不想上学了吗?”

“木兔前辈,高濑学姐只是在开玩笑。”

“是吗?”

“今年的学费都交了,看在钱的份上我也得读完啊。”

“原来如此,福泽谕吉的面子真大。”

“嗯?这么有技术含量的梗不像你会玩的东西。”

“哦,是黑尾说的,我借来用用。”

“这谁?”

“夏季集训时其他学校的前辈。”

“能跟木兔混得好,看来这人不怎么正常啊。”

“让高濑学姐来说这句话会显得有点幽默。”

“你这孩子有时候说话挺不看气氛的知道吗?”

“就是就是!”

“我会斟酌处理。”

“出现了,好经典的刻板印象日式回复。”

高二第二学期一开始,本校学生一如既往的开始进入了学园祭准备期。

枭谷的学园祭据说是本地的重要节日之一,因此举办规模会异常的盛大。

准备期为两个月,举办期为十一月第一周的周一至五。承办者是枭谷初中部和高中部两个学生会联合组成的“学园祭委员会”,参加者是两个学部的三十六个班级、四十五个社团,个人的摊位申请更是不计其数。

如此恐怖的工作量,让我光是在路过财务部的时候往里看了一眼都开始觉得头皮发麻。

在感慨现任财务部长的才干之余,我不知怎么的松了一口气,为这位学姐手下至少还有六个人而感到了庆幸。

“那么现在,二年一班学园祭研讨会正式开始。”

“大家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一下。”

“说是提意见,一班基本每年都是餐厅、咖啡店这种饮食类摊位吧。”

“毕竟这是最稳妥的选项嘛,如果你有其他更好的方案也可以提出来让我参考一下。”

“请您饶命,我一看到字多的东西就会犯晕,更别说让我写了。”

因为准备起来麻烦,审核期也长,所以各班、各社想在学园祭上办的项目是需要尽早决定的。通常来说一个班只有两次机会,所以一些有特殊地理优势的班级都偏向于选择保守的、能被稳定批准的选项。

我们班的传统是经办“饮食店”类项目。因为在“饮食店”这个赛道里,能在地理位置上跟我们争长短的只有一年级一班、一年级六班和二年级六班。

高中部每年的饮食店名额只有两个,比起其他项目,我们在这个项目上的竞争对手就少多了。而且比起其他班级,我们班还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

那就是一台由上上届家里开电器行的前辈打骨折卖给班级,从此作为本班公共财产存在的冷柜。

要知道,枭谷的学园祭举办期可是长达五天的。如果没有冰柜冰箱,那么提前采购的各种食材就很有可能要面临腐败等等食品安全问题,而每天早上再临时去跑一趟市场采购又极大增加了人力成本,这将大大限制承办者的菜单选择范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