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符伊年和祝镕回到京城四合院时,已经晚上八点了。原本应该是十个小时的车程,结果八个小时就到了,这中间还休息了两次。
因为到后半程,车子驶上了省道,路途比之前平坦很多,车子提了速,所以要比预计的快了一些。
路上休息的时候,符伊年敲了个香瓜分了一半给祝镕,“知道哪里能考驾照吗?我去考一个,以后肯定用得上。”
这个时候还没有驾校呢。
“汽车公司吧。”祝镕吐掉瓜籽,吞下瓜瓤,说:“等我回去打听打听,趁着这个暑假没有别的事,给你教会了。多少也算一项技能。”
祝镕对于符伊年这种积极学习的思想十分赞赏,也十分支持,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帮助她学习技能、达成目标。
符伊年也十分满意,至少祝镕没有大包大揽地说些什么“女孩子不用学驾驶”。
“什么时候修高速公路就好了。”符伊年站起身走动着,缓解自己僵硬的下肢,感叹到,先不指望高铁了,先期望高速公路吧。
“没钱。”祝镕说得简明扼要,“一公里高速公路造价要三千万元,地形复杂地区造假更高。我们国家现在没钱。”
“所以要改革开放啊。”符伊年走动了两圈,重新在祝镕身边坐下,从柳条筐里摸了一根黄瓜,“只有改革开放了,经济向好了,国家有钱了,才能大力投资基建,从而带动经济发展,百姓的日子才好过。”
要想富,先修路。华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偏偏很多资源都在较为偏僻的老边山地区。因为交通,不仅资源、物产运不出来,外头的资源、知识、信息也传不进去。
还有很多名胜古迹、秀丽风景、奇特建筑等都隐藏在偏僻之所,比如九寨沟、比如敦煌、比如五岳山川、比如红岩革命圣地、比如嘉兴红船。
只有道路通了,交通便捷了,将物产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传播出去,转化成可见的经济资源,百姓富了、国家强了。
祝镕听了她的话,忍不住用手摸摸她的头,“年年的想法越来越深刻了,看来我也确实要进修学习了,不然要跟不上你的脚步了。”
符伊年来不及谦虚,只顾着外头躲开他的手,“哎呀,你刚吃完瓜还没洗手,黏糊糊别往我头发上蹭。”
祝镕哭笑不得地收回手,心说这大道边上我去哪儿洗手啊,一转眼就看到不远处有条河,说是河不太合适,只能叫小溪。
他小跑着过去洗手还顺带洗了把脸,回来时一手提起柳条筐,一手跟着摸了一把符伊年的脸,“上车啦。”
符伊年无语,幼稚不幼稚啊。反手擦擦脸颊,也起了身上车。
所以回到家后,和两位长辈打过招呼,符伊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冲去浴室洗澡洗头发,当然也是为了洗去一路的灰尘。
当初装修四合院的时候,符伊年特意在每个院子都布置了两间浴室,就是为了方便这种时候,可以随时随地洗。
不过这个时候其实还没有后世那种热水器,没有办法用电的,只能自己安锅炉、管道和花洒,这一部分是符伊年找到祝军长,祝军长又找了专门的人帮忙设计后安装的。
不要说现在,就是再过十几年,都是很先进很方便的。
符伊年擦着头发从浴室出来的时候,祝镕早就在另外一间浴室洗好了,搬了两把椅子出来庭院中坐着乘凉,一张自己坐着,一张留给符伊年,两把椅子中间还放了一个小凳子,上面摆了一个果盘和两杯水。
“开了一天车了,不累啊?”符伊年在椅子上坐下,拽过他的手咬了一口他已经吃了一半的西红柿。
祝镕倒是不介意被她虎口夺食,就是……“我吃过了,你不嫌弃吗?”
符伊年把毛巾从头发上拿下来看了祝镕一眼。
她虽然没出声,但是祝镕觉得自己已经领会到了她的意思:口水交换我都没嫌弃,吃一口你吃过的西红柿怎么了?
“怎么还不休息,不累吗?”符伊年又问了一句,“开了一天的车啊。”
“唔,还好。”祝镕吃完西红柿,用搭载腿上的毛巾擦了手,端起杯子喝水,“我在想,我以后的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