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着急忙慌地摆手,说不算什么,“应该的,应该的。”
“好了,别互相客气了,”祝镕看向符伊年,“行李都整理好了吗?没有落东西吧?”
“都好了。”符伊年指着地上的一堆:两个行李箱,两个网兜,还有一个帆布单肩包在床上,装着她报到要用到的文件等。
“有点多。”符伊年有些不好意思,“不知道暑假还有没有,我就把秋冬的衣服带来了。”说到这里,符伊年突然拍了一下脑袋,“哎呀,还有被褥!不知道寄到没有。”
“不用急,学校有邮政收寄点,我们可以去看看。”祝镕安抚她,“现在先下楼吃早餐吧。”说着提起两只行李箱,又示意小刘把剩下的东西提上,出门去了。
符伊年走在最后,环视了一圈房间,确定没有遗落物品,这才关上门下楼。
到了楼下,先在前台退房结账还钥匙。这个时期招待所收费并不高,普通招待所一间大概几毛到一元不等。这间招待所档次比较高,收费自然也要稍高一些,普通间收费一元五角每晚,符伊年住的那间大床房要稍微贵一点,一晚两元钱——大概因为这间房有电话还有电视的缘故。
房费是符伊年自己结的,她很高兴,祝镕没有来抢着付账。
结账后三个人去餐厅吃了早餐,就开车去往农大。
农大和西单距离有点远,在这种不知堵车为何物的年代,居然生生走了半小时,当然,也是因为车速不快。
“农大其实是从京师大学堂里分离出来的,”祝镕坐在副驾驶上回头跟后座的符伊年介绍,“所以历史比较悠久,校区可能比较老旧,加上前些年比较动荡,估计破坏比较多。”
符伊年点头,表示自己理解,“学校历史越悠久,学生传承到的才越多嘛!”
祝镕对她这个乐观的态度表示赞赏,只希望她见到学校真正的条件后,也能这么乐观。
“这里是圆明园,”在经过一座古朴的园区时,祝镕给她介绍,“不过这一侧已经围起来了,入口在另外一头,有点远。一会儿报名结束还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去逛逛。”
一直在认真开车的小刘听到这句胡,实在忍不住了,偏头看了一眼祝镕,眼里的惊讶藏都藏不住,此时此刻他只有一个想法:老天爷,俺们祝营长居然还有这么体贴的时候呢!
祝镕和符伊年说了几句话就转回头来了,回头时轻飘飘地看了小刘一眼,看得小刘下意识挺直脊背,然后在嘴边比了一个“闭嘴”的动作,表示他绝对不会往外说的,同时悄咪咪地拍了拍心口:妈耶,营长那一眼看起来轻飘飘,可是为什么我有种被掐住喉咙的窒息感啊!
今天是正式报到的第一天,学校门前已经是人来人往,还有一辆校车似的公交车停在路边,车上正有学生走下来,车顶上堆了很多行李,有个司机模样的人正在往下卸车。
这应该是学校从火车站接回来的学生吧。
小刘将车停在校车后面,祝镕和符伊年先后下了车。这个时期的农大校门有点旧,像是一座城门楼的样子,两柱三门,大门上方正中间挂着欢迎新生的条幅,条幅非常有时代特色:“欢迎华国农业建设的新力军”。
“新力军”,这个称呼很特别。
大门右侧的石柱上挂着写了学校名字的牌匾,白底黑字,十分醒目。
除此之外,大门两侧的墙体上还贴着很多标语,上面的口号都是十分有时代特色的。
“走吧,先去报名。”祝镕说:“行李箱先提一只,剩下的等找到宿舍再拿。”
符伊年当然不会反对,跟着祝镕走进了校园里面。
进了大门,是一条长长的林荫道,道路两侧是各个院系的报名点,各系院的师兄师姐们在桌子后面帮新生登记,指点流程。
符伊年所在的农林经济系在林荫道的中间,他们过去的时候前方刚好两个新生离开,所以没用等待,直接上前去。
祝镕有意识地让符伊年走在前面,毕竟以后很多事都要她自己做,自己不可能一直保驾护航。
结果,符伊年刚站到报名点前面,几个师兄旧站起来了,都主动提出带符伊年去报名。
符伊年将目光落在他们旁边唯一一个女生身上,“这位学姐,可以介绍一下报名流程吗?”
学姐的目光在符伊年和他身后的祝镕、祝镕身后的小刘之间打了个转,笑容可掬地从桌子后面走出来,“当然可以,学妹跟我来。”
学姐边走边腹诽几个男生实在是没眼色,没看到身学妹身后那个十分出众的年轻男子吗?人家眼睛紧盯着呢。
这位是个有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