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在青碧的意识里,她从来名叫祝青碧。但有时也可以不叫祝青碧,而把自己纯当作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一把没有性格的利刃。至于她为什么名叫青碧——据她父亲祝澄说,是因她后颈处有块与旁人不同的、乌青色的胎记,故因此而得名。
于青碧而言、祝澄是亲父,可平日里却不能将他唤做亲父。那日祝澄病危,青碧独自闯进小院来看他,已是差点将父亲二字唤出了口——所有人都明白她是祝澄养来的孩子。可那些披金戴银的权贵一等,却也大抵只能给予血亲足够的信任。
青碧尚未长高的时候,目光所及之处、仅能瞧见祝澄腰间挂着的剑鞘。剑鞘在阳光的照射下不停抖动,她便把目光始终粘在挪动的剑鞘上,一声又一声、天真无邪的朝佩剑的那人喊道:“大人,大人。您到底要带我去哪儿啊?”
“大人,祝澄大人?”青碧的小脸圆鼓鼓的,一双眼睛就如同今日一般水灵。祝澄听见身下有人不停扯着嗓子叫喊,便转过身来、偶尔凝望着青碧。那时,祝澄心里分明想着叫她女儿,可却又不能将心里话说出口去。于是他便道:“大人要去见殿下去了。”
“大人这是要去见哪位殿下呀?”青碧眨着眼睛问。
“还能去见哪位殿下?”祝澄眯着眼睛、笑着回答道,“必然是那位十岁上下没了爹娘、需要人陪,时常穿朱红衣裳的小殿下啦。大人我受了他阿爹的托付,必然要像影子一样、守卫伺候他到老的。”祝澄言罢、于是携上青碧,直往院子尽头的某处去了。
院子的尽头站着快要十五岁的祝岚。彼时的青碧只有十四不到、加之身形生来本就纤细,望着远处的祝岚、只觉得他的身形无比魁梧。彼时祝岚已有半个成人模样,脸盘下颌开始变方、眉目变得深邃,说话声音也低沉了许多。
祝岚如同一桩没有生气的杆子似的,死死杵在一座低矮的圆拱门前。他的腰间配着一柄闪闪发亮的长剑。他看到远处的祝澄来了、目光几乎往祝澄身下扫也不扫,便径直俯下身子作揖道:“父亲来了。”
“啊,我来了。”祝澄道,“殿下今日心情可还尚好么?”
“尚可。”祝岚不咸不淡地回答。彼时青碧悄悄躲在祝澄身后、将自己隐匿起来,拉着祝澄深赭色的衣角,偷偷的看着祝岚。那时她心里想着,只有兄长能叫父亲作父亲,还真是件奇怪的事。而她只能每天“大人长、大人短”地叫着,有爹认不得,也真是件更奇怪的事了。
虽然青碧大抵有爹难认,但她还是终究迷迷糊糊、与祝岚和朱红衣裳的殿下一道长大了。那是云凰城一个炎热的夏天。荷花池中央有座蜿蜒的小桥,从此岸连到彼岸。小桥的模样难现,池里的荷叶就像裙裾、高高低低的摆动,包围着粉红或白色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