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婉仅言其乃友人而已。
曹丕遂答道:“儿亦不知卢女何人,但闻乃儿此行伴女史郭氏之友。”
于曹操之前,曹丕不敢稍有欺瞒。
曹操闻言,眉宇微挑:“女史郭氏?未曾闻汝麾下有此女史。”
虽无讥讽之意,亦无责怪之辞,然曹丕闻之,已觉冷汗涔涔。
见曹丕神情紧张,曹操亦觉好笑,乃安抚其长子曰:“勿需紧张,为父岂会加害于你?”
“既然此女史于你麾下效力,其身份确有不妥。若汝觉得汉宫女史颇为得力,不妨于府中亦赐予其名分,勿使其频繁往来宫中,或总使其奔波于外。”
曹操这几句话,也是在教导曹丕为人主之道。
郭婉于帐外闻之,未置可否,亦无他议。
郭婉本意即欲依附曹丕,今得曹丕亲赐微职,亦觉不错。
曹丕颔首之后,便不再提及郭婉之事。
及至归席,但闻曹操复又言道:“此番江东遣使纳质,实乃彰显我国之威于边疆,亦使朝中内外皆感震慑。吾正紧锣密鼓,筹谋诸事,以待天时之至。”
“然观九州之局势,犹有诸多梗阻未除,亟待廓清。如荆州刘表、刘备之辈,梗阻尤甚,其水军之操练,迟迟未决,皆因彼等之故也。”
曹操言毕,眸中闪过一抹凌厉之光,心中早觉新野刘备之掣肘实为心腹大患,其中所藏隐患,犹如暗流涌动,对中原之威胁日益加剧。
“今命汝入虎豹骑营,非使汝逞威耀武,亦非使汝假虎威以炫才,乃令汝遵子和之令,助吾军荡平袁氏之余孽。汝当多从子和习学,望汝日后能有所悟。”
子和,是虎豹骑督曹纯之字。
曹操与曹丕论及刘备之策未果,遂诫曹丕曰:“勿以入虎豹骑而自矜,宜戒骄戒躁。”
“儿子定当唯子和叔父之命是听,尽心竭力,以助军功。”
曹丕顿首拜道。
而后曹操挥了挥手,让曹丕下去休息。
及曹丕步出曹操营帐,天色已暮。
因曹操有命,令曹丕亲遣人手,将手书递于荀彧,故曹丕需往斥候营一行。
曹营诸部皆屯于黎阳,攻打邺城的兵卒亦早布署完毕。
营帐间,甲士林立,于朦胧夜色中,熊熊火光映照之下,更显英武肃杀之气,较白日更盛。
传递军情的斥候,位于曹操营帐的东侧。
欲至彼处,需先穿越重重营帐,至东畔谋士居所,再沿其东南方向转折前行。
沿途兵卒岗哨密布,戒备森严。
故而,出曹操主营之后,复有一曹军将领亲自护卫曹丕,往东而行。
此将亦曹氏之胄,乃虎豹骑都督曹纯麾下之兵,名曰曹椽。
曹椽身形中庸,貌不惊人,亦无高门儿郎惯有的骄矜之气。
是时,彼行于曹丕侧畔,为之引道,丝毫没有与曹丕叙谈之意。
曹丕观察曹椽,见其一面勉力振作,步履不停,一面又哈欠频生,难以自禁,乃含笑而言曰:“曹将军值宿勤劬,诚为众人之表率,令人敬仰之至。”
曹椽初未闻清,片刻后方省悟,乃回首挤出一丝笑意:“既忝列此职,自当竭诚尽事,不敢当公子谬赞。”
言毕,复又低头疾行,还是没有与曹丕交谈之意。
曹丕见状,亦敛起与之攀谈之心。
人有鸿鹄之志,方显英勇之气。唯心中有烈焰熊熊,人之精神风貌方异于常人。
观曹椽之态,颇有苟且偷生、混日度时之感。
不愿与之交谈,那也不能强行去迫使人家。
郭婉对曹椽此人并无多意,反而是及至临近谋士营畔,才轻声问于旁侧引路的曹氏将校曹椽:“未知奉孝公此刻是否已寝?”
曹椽稍顿,循郭婉之言,顾望此行从军之谋士营帐,而后淡然答之:“似犹有灯火之光。”
言下之意,即尚未安寝。
闻此,郭婉步履一顿,心中思绪纷飞。
乃转身谓曹丕曰:“从父体羸,婉心忧之,欲往探视。可否于此别过,不随主公往斥候营递书?”
再返曹营,未知日后能否长留此地,然若随曹丕归许,料此二年之内,难再见郭嘉之面。
曹操既克邺城,必将挥师北伐乌桓。彼时,即为郭嘉殒命之期。
郭嘉留周不疑于许都,其夫人及子郭奕亦居于许都。
郭婉难得一至,若不亲往拜见自己厚颜所认之从父,倘若日后永诀,恐将抱憾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