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97章 领受虚应

第97章 领受虚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昔日闻汝言,恐吾步姊姊之后尘,今朝相见,汝尚以此为虑乎?”徐氏打趣郭婉。

郭婉轻摇其首,续而言道,“观两位夫人之心态,皆甚豁达,平日里于江左,想必亦是相互扶持,情深意重。先前,婉曾邀徐夫人往许都,实属考虑不周,还望姊姊们勿怪。”

见大桥与徐氏情谊深厚,郭婉遂绝了离间之意。

徐氏虽聪慧过人,然强求之事,终非所愿。

“虽未能与汝共赴许都,然近日为报夫君之仇,汝于吾亦有所助益。若有所需,吾姊妹于江东必当鼎力相助,”徐氏以手示意大桥案上账簿,谓郭婉曰,“吾姊妹经年累月,于江东置下诸多产业,此番或可助汝一臂之力。”

大桥闻言,轻翻案上文书,择数纸薄笺,递与郭婉。

郭婉双手恭接,言辞感激。

继而轻启纸笺,一目十行,细观其营收之项,欲寻可插足之机。

盐。

于古代经济社会之中,除田亩、绢帛、货币之外,尚有一特殊之财政大宗,乃盐利也。

汉末三国之时,虽战乱频仍,而盐利之要,犹为统治阶层所重。

盐利者,国家财政之要源也,故盐之经营,素为官营。

然因战乱频仍,朝廷已失采盐之权。

私人遂霸盐池,财富尽入私囊。

卫觊建言,宜以国家行政之力,强行收回盐池开采经营权,复行专营之制。

以盐利之入,购国家所需之战略物资,兼以改善百姓生计,安定民心。

曹操以为此议可行,一旦盐池在手,财源自当滚滚而来。

若非国库空虚,曹操亦不至于掘古冢、发死人之财,而遗万世骂名。

中原盐产之地,主要有河东、太原、渤海、雁门、渔阳、陇西、关中诸处。

盐之生成,多在于天干少雨之地,如凉州之武威、酒泉,雍州之长安、天水、南安等地皆是。

魏明帝曹叡之时,凉州刺史徐邈修复陇西盐池,司马懿则建言自冀州调五千精壮农夫赴关中采盐。

魏国由是卖盐而富。

蜀汉亦有取盐之道。

其境内多著名盐产地,如临邛、朐肕、西充国、牛鞞等地。

与中原盐池不同,西南之盐,乃开发盐火井而得。

益州之盐产颇丰,售盐之利甚厚。

刘备初定益州,即深重视盐之开采与销售,特置盐府校尉、司盐校尉,专司盐、铁之事。

于蜀汉之财政岁入,盐利所占比重甚巨。

东吴食盐之开采,则另有一番景象,主要以煮盐为业,售之以牟利。

东吴盐产地,主要有海盐、高要、番海等地,皆濒海之域。

东吴亦设司盐校尉,专掌盐务。

东吴盐产亦颇丰,虽未能远销海外,然自给自足,亦绰有余裕。

东吴大将朱桓卒后,家道贫寒,孙权乃赐其家人盐五千斛。

虽治丧无需如此多盐,然可将之余盐售于市,以换得现钱。

徐氏与大桥,于丹阳亦有煮盐之业。

虽规模未宏,然供一郡之需,已属良多。

郭婉合上册籍,心中暗记。

她想着,日后若于曹魏得势,能与江东相通,或可涉足江东煮盐之事。

不过,目前而言,尚属过早。

如今的郭婉,既无人又无地,尚未具备能与徐氏、大桥共商贾事的能力。

“婉姑且铭记此事,日后若有所求,必遣使至丹阳,仰仗诸位姊姊之助,望勿忘婉之微言。”

郭婉坦然领受徐氏之虚应,随即话锋一转,谈及己方一行亟待返归许都之事,言辞间颇有恳求之意。

徐氏闻其言,微微颔首,笑而嗔之曰:“汝之事,吾岂会忘怀?”

大桥遂起身,踱步至舆图之前,慨然曰:“吾亦知汝等归心如箭。然世事多艰,道路坎坷,汝等此行,须得倍加小心。吾有一隐秘之道,可保汝等安然返许都。”

郭婉闻此,面上展露笑颜,而后追问道:“愿闻其详。”

大桥遂细细道来,一路行程,何处可避敌之锋芒,不易为贼寇所觊觎,何处或有忠义之士暗中接应,皆一一赘述无遗。

这都是几年前,讨逆将军孙策行军走过之路。

郭婉闻毕,心中稍感宽慰,慨然曰:“得姊姊如此指点迷津,婉等此行自是无忧矣。他日,若能在许都有所成,必当铭记姊姊们之恩德,不敢或忘。”

“宜趁宵禁之时启程,以免白日为妫览余孽所觉。”徐氏忧心忡忡,劝说郭婉于今夜即刻返归许都。

郭婉闻之,颔首应允,并无异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