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78章 献瓜表敬

第78章 献瓜表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是而后,刘璋就断绝交通于天下各州。

所以,若说焦矫之马得自益州,郭婉半点不信。

今三国鼎足之势未立,江东与益州相隔遐迩,兼以刘璋闭关自守,商贾之道不通。

是以焦矫之马,必购自江北也。

陆议闻言,摇首以对,他也不知焦矫马匹来源。

陆氏尚未至陆逊掌门户之时。

诸多隐秘之事,实际上陆议亦不甚了了。

陆氏之务,犹由族长代掌,还未交到“陆逊”之手,否则陆议如今,岂止才是孙权幕府里的一个小小令史,给许都来使使唤征用。

现在的陆议,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白面书生。

除了陆议年幼的缘故,陆议名声不显职务不高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是他的叔父陆绩比他更出彩。

陆绩同顾邵齐名,更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

孙策刚占领江东,驻扎吴郡之时,陆绩就成为了孙氏的宾客。

于时,江东名士张昭、张纮、秦松,集于一堂,皆为座上贵宾。

堂中烛光摇曳,映照众人面色凝重,正热议天下纷扰,四海未靖,欲以何策平之。

陆绩,年方弱冠,以其才学虽幼而受敬,然因齿序之末,坐于席之尾端。

彼窥视堂上诸公,言辞激烈,皆主张以武力荡平四海,心中颇有微词,遂不顾席位之卑,扬声而言曰:“忆往昔,管夷吾相于齐桓公,九合诸侯,一统宇内,未尝恃兵车之利。”

“孔圣人有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诸君高论,不谋以德服人之道,而徒尚干戈之勇,绩虽年少,然闻之未安于心也。”

言罢,满堂皆静,众目睽睽,皆注于陆绩。

张昭等闻其言,初以为童言无忌,继而细思之,觉其言有理,心中不禁暗暗称奇,面露惊异之色。

陆绩,仕于孙权幕府,为奏曹掾。

有趣的是,此陆议的叔父,陆绩,反较陆议年幼。

故陆议之光华,常为叔父所掩。

及陆绩受孙权之命,外放任郁林太守,不幸卒于任上,陆议之才华,始得渐展,缓缓踏上统摄吴国军政之途。

顾氏之宅,恰位于三人所踏之坊内。

遥见焦矫一行,宾客盈门,车马喧嚣,竟大模大样地停驻于前方顾氏府邸之前,遣人入内通报,气势张扬,无所顾忌。

恰于此时,又有二人,手捧鲜瓜,趋步而至,欲求见焦征羌。

“吾等求见焦征羌。”

其声朗朗,传入众人之耳。

曹丕、陆议与郭婉三人,此时正立于顾氏府邸之侧,距其不远,得以窥见焦矫面貌。

但见焦矫身型高健,立于顾氏府前,其面前,已有二青年郎君,手捧鲜瓜,谦卑顿首,态度恭敬至极。

焦征羌之名,源于其曾任东汉征羌县令之时,世人皆以此称之。

焦矫见状,微微挑眉,问道:“汝等何人?所来为何?”

此时,顾氏门人已匆匆进屋通报,尚未有人出迎。

焦矫立于门前,略感无聊,遂与二青年攀谈起来。

“吾等乃会稽乡间小民,幸得在焦公之广袤田畴中耕作,闻焦公威名远播,如雷贯耳,特以此鲜瓜为礼,聊表敬意。”

一青年郎君虽穿粗布衣服,但气质并非久耕小民。

躬身答道,言辞诚挚,神色间满是恭敬。

焦矫闻言,眉宇间掠过一抹讶异,随即大笑道:“哦?原来尔等乃是在我田下耕作之民,倒是难得有此心。”

“但吾好奇,会稽距此吴县甚远,尔等何以不辞辛劳,远道而来?”

青年闻言,神色更显谦卑,答道:“吾等虽出身乡野,却也知恩图报。焦公于我等有恩,吾等自当铭记于心。此番前来,一来为献瓜表敬,二来亦欲亲睹焦公风采,以慰心中仰慕之情。”

焦矫审视面前二青年,乃问道:“汝二人既知恩图报,可愿告知名姓?”

左侧青年躬身答道:“吾名步骘,字子山,乃临淮淮阴人也。此吾挚友,名卫旌,字子旗,广陵郡人氏。”

焦矫闻言,目光微闪,笑道:“噫!尚有字乎?吾倒未曾料及。”

言罢,方认真打量二人,见其神态诚挚,不似作伪。

“汝等既有此心,吾便欣然收下此瓜。”焦矫嘴角微扬,续道,“然吾观汝等气质非凡,举止有度,不似乡间小民之态,莫非有何隐情?”

步骘闻言,神色微黯,答道:“战乱频仍,吾等失所,流寓江东,耕瓜自给,以避灾祸。所植之地,恰为焦公领地,吾等虑及田地恐遭侵夺,故特来拜见焦公,以求庇护。”

原来是步骘与挚友卫旌,自扬州飘零至江东,避祸于乡野,以耕瓜为业,聊以度日。

所植之地,恰为豪强焦矫之领地。

焦氏门客横行,民不聊生,二人虑及田地恐遭侵夺,遂决议携新摘之瓜,亲访焦矫,以表谦卑求和之心。

其实,除了淮泗将领与江东士族这两大派系之外,东吴日后尚有一更为弱势的群体。

此番坊中看到的步骘与卫旌,令郭婉忆起了这一群体。

那就是流亡北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