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71章 未脱稚气

第71章 未脱稚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里没有他们说话的份。

江东群臣岂会轻易被其言辞所动?

另有一员大将冷哼一声,言道:“天子虽贵为九五之尊,然其权柄已被曹操所夺。汝等此行,若非胁迫,便是讹诈。”

“吾江东之地,兵精粮足,甲兵十万,岂会惧你曹操之淫威?吾等誓死捍卫江东之独立与尊严,誓不与曹贼同流合污!”

言罢,大厅内气氛愈发紧张,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但观孙权文臣武将话中之意,多半是威慑恐吓。

至于入朝之事,张昭、鲁肃等有话语权之辈皆未曾出言。

孙权坐于高堂之上,目睹此景,心中暗自思量:此子言辞虽妙,然其意难测。

吾当如何应对,方能保江东之安宁,又不失天子之恩惠?

遣送孙氏宗亲入朝觐见天子,孙权内心实则暗度陈仓,精细权衡其中之利害关系。

绝非表面所言之简单,入朝为质便会折损他日之赫赫威名。

诸侯割据一方,若因质子入朝就威严扫地,那还割据一方作甚?

何不索性解甲归田,安享田园之乐?

洗洗睡得了。

孙权所权衡者,实为曹操能予其何等之利益。

还有一点。

送质子入朝固然不假,但所送之人,皆为孙氏宗亲。

若能借此机会,将那些心怀异志、不服他掌权的宗亲耆宿送往许都,非但能使他耳根清净,更能免去诸多提防之虞,以免他们暗中作乱。

回首往昔,孙权初掌江东之时,孙氏宗亲之中,庐陵太守孙辅曾暗中勾结曹操,孙暠更是蠢蠢欲动,企图篡夺大权。

这些往事,孙权铭记于心,犹如昨日之事,如芒在背。

宗亲之中,不服他者,仍大有人在。

因心存遣质子入朝之不轨之念,孙权遂未附和堂上群臣之纷争,静候曹丕提出条件。

此刻,曹丕一路恶补,已然心知肚明,接下来该如何措辞。

他含笑示意郭婉,将早已备好的绮縠赠予孙权,令其置于孙权面前之案几上。

左右侍从心存疑虑,恐其中有诈,皆目不转睛地盯着郭婉缓缓开启盒盖。

曹丕见状,乃笑而言曰:“讨虏将军切勿疑虑,此绮縠乃吾精心拣选之物,愿以此物为媒,缔结两家之和好。”

江东之地,素乏织造之技,丝绸织物尤为稀缺。

孙权观此绮縠,光华流转,细腻柔滑,心中微动,遂命随从将礼物恭敬收下,并点头向曹丕致谢。

见随从妥善收好罗绮之后,孙权面色如故,淡然言道:“贵使赠此厚礼,权心领神会,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然而,吾等今日聚首,实非为礼物之故而至,乃因天下大势所驱,时事所迫也。”

“权亦思入朝以尽臣节,然父兄之基业,安可轻舍?”

言及此,孙权面含哀戚,情难自禁。

“未知孙氏归朝,天子与司空何以待吾族之后嗣?”

孙权试探而问,言辞间尽显谨慎。

曹丕闻之,笑而答曰:“孙将军过虑矣。天子睿智,大人亦怀雅量,自当以礼敬孙氏子孙。”

“且江东多才俊,岂有见识浅薄之理?至于官职,必依才录用,岂敢轻忽贤能?”

孙权闻此,心中暗自筹谋,然面色如故,复又试探:“彼等自幼江东成长,未尝北渡,风土殊异,恐难适应。未知能否胜任其职,担当重责?”

曹丕见状,神色一正,肃然曰:“将军此言差矣。英雄不问出处,才子何拘地域?”

“孙氏子弟若能以诚交心,以才服人,何患不能立朝堂之上,建赫赫之功?”

孙权不置可否。

曹丕察孙权犹疑未决,遂语出惊人,震摄四座:“肉食者伤情鱼肉,试问何以为食乎?”

“若识见仅限于此,则将军之岁虽增,然犹未脱稚气,较之于尊父令兄,尚欠果敢决断之风。”

此言一出,满堂皆静,气氛凝重至极。

十五岁的曹丕,指责弱冠之龄的孙权。

场面还是有点滑稽的。

“咄!贵使何敢轻慢吾家主公至此?”

自曹丕进来,未尝发言的将军主簿鲁肃,此刻双目骤张,厉声斥责曹丕失言。

曹丕称孙权为肉食者,而直呼孙氏宗亲子弟为鱼肉,虽然不好听,但却让孙权很受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