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11章 鹞鹰传信

第11章 鹞鹰传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除了私利原因之外,他们也知道:袁尚不死,袁绍阵营终将分裂。袁尚若死,袁绍袁谭父子才能同心戮力一致抗曹。

其实就连曹操此时,也是不愿意看到袁尚提前身死这样的局面的,所以他向袁绍声称是生擒了袁尚而非已宰杀袁尚。

所以袁谭几日后收到邺城辛郭二人的来信,上面写着:杀尚归邺。

袁谭收到二人的快马来信,看见上面二人传达给他的意思,仅仅暗了暗神色,但并没有如他性格般暴跳如雷。

袁谭甚至心底有些压抑不住的狂喜。

他与袁尚久争嗣位,在袁尚的陷害下,袁绍甚至有将自己过继给兄长袁基的意图,如此嗣位归属就毫无悬念的与自己无关。

袁谭当时很愤怒,恨极了袁尚,但却无济于事。此时袁尚的小命拿捏在自己手中,袁谭压抑许久的狂热终于爆发。

“来人,去绞了他。”袁谭用低沉的声音传话给身边军士。

几个字就断送了袁尚的性命。

隐匿在暗中的军士听闻立即躬身退出,来到关押袁尚的屋中。

静悄悄的出,静悄悄的进。

只听“吱呀”一声,袁尚被闯进屋中的来人拉扯,头撞到床板,生疼地闷哼一声。

他中气不足,面色惨淡的发出嘲讽笑声。

“袁谭、汝可以。”

袁尚被军士箍紧的绸缎绞杀,最后的感觉只有好疼。

上午王脩听从袁谭之令,去安抚了一番袁尚,下午袁谭就命人绞死袁尚。

王脩得知后,替其默叹一口气。他慢慢地能反应过来,杀死袁尚,对于袁氏和袁谭本人都有好处。

利大于弊的处置罢了。

但王脩终究是有点过不去内心的坎。自己身为人臣,有些不义。

绞杀总比利器所杀要强,王脩管会自我安慰,给袁尚留有全尸也算不辱其袁氏三公子的身份。

袁谭绞死袁尚之后,又派人鹞鹰传信,将自己已杀袁尚,即将赶回邺城的消息传给辛、郭二人。

事从集权,袁谭性情刚烈好狠,自己饲养了一只凶狠的比鹰小些的雀鹰,专门用来传递讯息。

鹞鹰飞的比行马快,但因袁谭只饲养了这一只,且可靠性并不能与行马相比较,一般只有紧急之时,才会考虑用鹞鹰传信。

不巧,上官婉儿最近,正在苦等着袁谭的消息呢。这几日,上官婉儿在袁熙默许下,让袁熙手底下的人帮忙无间断的盯着天空,尤其是自青州到邺城的东边方向。

有飞来的信鸽,就地射杀再快速捡回来。

既然得知辛郭二人在位袁谭谋划,他料定二人一定会告知袁谭。而事态严重之时,袁谭也一定会给二人回信。

袁熙想要缕清府中到底发生何事,打探消息,最方便的就是从他的大兄袁谭那里直接获取。

或者说叫做直接截获。

既然长兄袁谭得了消息,在袁熙这个做乖巧弟弟的面前,岂能不分享一下?上官婉儿将自己即将要截获信息的目的说的冠冕堂皇。

仿佛不截就不合适了。

现在袁谭最担心的问题,是自己从青州到冀州之间产生的时辰差。再一细想,袁谭必然使用信鸽传书无疑。

所以当上官婉儿看到地上摆着的刚刚被射杀还热乎的鹞鹰时,她有点尴尬。

幸亏当日严谨了一点,告知众人的是,包括信鸽在内的一切飞禽全部射杀,不然就要出乐子了。

上官婉儿知道,前汉苏武有鸿雁传书之法。据说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

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

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

从此,“鸿雁传书”这一传递消息之法便被之后的汉人采用。

她一直觉得,用信鸽鸿雁传书是古人除了信使之外的必选项,她却差些忘记鹞鹰也能传信。

《山海经》曾经记载,西王母的身边有3只青鸟,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把幸福吉祥快乐的声音,传递到人间。

据说西王母曾给汉武帝刘彻写过信,就是派青鸟把信送到汉武帝的宫殿中。

传说中《山海经》记载的青鸟,就是这种鹞鹰。鹞鹰算是中型猛禽,比信鸽大,比传统的老鹰秃鹫小,喜在近水沼泽地区栖息及繁殖。

上官婉儿记得,青州以北此时的鹞鹰比较多。

样子像鹰,但却比鹰小,性情确实如老鹰般凶猛,其实是不适合被当作信使的,起码没有信鸽适合。

上官婉儿摸摸鼻子,有点嫌弃的看着地上鹞鹰的横尸。

远没有信鸽乖巧可爱。

但是无疑,鹞鹰脚上缠着一页帛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