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历史上袁尚投曹这件事是该现在发生吗?
上官婉儿仔细回想了一下。
并没有!
并不是!
难道是历史上没记载?
她不是很懂。
袁熙现在也很混乱。
他不相信袁尚竟然能去投曹操,袁尚是谁啊,可以说是最得袁绍宠爱的儿子!日后袁绍的家业说不定都是他的!
现在袁绍虽露败象,但是谁也不信袁氏四世三公能迅速败给曹操,输的一干二净。现在的舆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曹操起兵艰难,家业甚小,根基薄弱,便是慢慢拖下去,曹操必败。这样来说,袁尚根本不可能舍得舍弃袁氏,而转投曹操。
难不成袁尚是被曹操虏去了不成?袁熙回去的这一路上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答案。
照他这么想,似乎也只有这个答案合情合理。
袁熙回到他自己的屋中,时间已经快到进飧食的时刻,但有这样一个消息传来,袁熙却是无法安眠吃饭和睡觉了。
袁尚投曹,形势变得更加云谲波诡。
怕是这个府中,现在也没有谁能够真正做到到心止如水。
不得不说袁绍那边。
袁绍让那个小兵进去汇报情况,紧跟袁熙之后,袁绍也得知袁尚投曹这个消息。袁绍起初不敢相信,问那小斥候一遍又一遍。
不知是伤病未愈,还是惊怒至极,袁绍在得到那个小兵一遍又一遍的肯定回答之后,如雷轰顶,竟然指着那个小兵站立的方向,大口吐血,连喊“曹阿瞒”数声,又径直向后倒去。
一日两次。
可真是惊极,气极,悲极。
话说自从袁绍回府,那医者一直侍奉在袁绍那里,这下又被拖拽进来,衣衫头巾都没来得及整理。
袁尚投曹,袁绍再次吐血这个消息如风暴般响彻袁氏府中。
袁谭留在府里的人,高干留在府中的人,甚至是曹操遣在邺城的人,刘表的人和刚刚接手江东不到一年的孙权的人,都纷纷望风而动,倒出打探消息,传出城去。
一时间,多方势力暗流涌动。
后话暂且不提。
——
一开始袁熙带着郭婉和张南回到他的正房,却也知道时间过去的很快。再加上甄宓派婢子阿好来问袁熙,回不回去用膳。
袁熙皱了皱眉头,随之打发郭婉他们去用饭,自己却让阿好回去告诉甄宓,不必等他,他今晚也不回去休息了。
袁熙对女色看的一向不重,对他的结发之妻甄宓也只是相敬之。
更何况现在形势混乱,袁熙心绪如乱麻般理不清,自然也没什么心情去想去做那般夫妻间的幸福之事。
这样一来,袁熙哪也不去,作为奴客的上官婉儿也自然不好说什么。
阿好又跑了一趟,给袁熙、郭婉和张南捎了饭,郭婉和张南只是草草食了些菽饭。
饭罢,郭婉、张南回到袁熙那里,只见袁熙还坐在案桌前,阿好先前送来的飧食基本未动,还放在那里。
上官婉儿抬头看向袁熙。
袁熙老僧入定般坐在席子上,双手插入袖中。不用想也知道他在想着他自己的事情。
袁熙下午一直皱着的眉头暗示着主人此时的心情并不是太愉快。跟着袁熙回邺城的人不多,按官衔亲疏关系来看,算得上心腹的,好像只有张南一人。
张南的官位跟袁谭手下的辛长史、郭治中,袁尚手下的审别驾、逄司马相比,不算大甚至有些不起眼,只能勉强称得上是一个中层武官。
但这也是袁熙手下能拿得出手的一人了。
大家都知道庶子袁熙的人手心腹是不多的。袁熙之前也没有想过要争什么,在幽州也很安守本分。不做那些招收心腹的“破事”。导致袁熙现在能相信的人,只有张南和远在幽州镇守的焦触。
焦触其人,上官婉儿不太熟悉。
只是知道焦触的性格比张南沉稳一些。所以袁熙把焦触留在幽州。
即使袁熙没什么想法,但他知道,如果他还想而且日后还要回幽州去的话,还是要派人在一旁看守着幽州。
张南性格急躁,相比之下,只能是把焦触留下来了没有别的办法。
人手少,袁熙现在就遇到问题了。
他有好多疑问,但是不知道该问谁。
张南?算了吧。
剧情不该是这样玩的。
现在按道理应该走出来一个人为袁熙指点江山。袁熙如果来自后世,那他一定会抱怨:“噩梦难度!这游戏让我怎么玩!”
只可惜,袁熙不是主角。
主角的光环只会属于上官婉儿。
婉儿默默地抬起了头,好像有所感悟一般,目光望着前方,像是看透了其中奥秘。
其实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