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黄豆的霉菌还没长起来,秦川想先试着用小米和麦子的秸秆试一下能不能做出纸。
为了造纸,秦川连训练也不去了。最近室外气温下降的厉害,在广场上站的稍微久一点他就会浑身僵硬,要好久才能缓过来。
白九也劝秦川最近不用跟着他去训练了,虽然他很想秦川把身手好好提升一下,但是雪季对秦川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不去训练,秦川就想趁着在冬眠前造点纸出来。秸秆他家不少,而且搬家的时候白九嫌弃秸秆不耐烧,还有一些在之前的旧房子那边没运过来。
现在他少弄一点,看看弄出来的纸怎么样?好用的话以后就多做一点,不好用的话就再改变一下方法,或者换原料再试。
秦川去柴房抱了一些麦秆到堂屋,用柴刀砍成小节,他又去找首领要了些石灰。把石灰碾碎,然后一层碎秸秆一层石灰装进一个大陶缸里。
把缸装的快满后,再加一些石灰水在里面。秦川好像记得那些古法造纸的博主,无论用什么原料造纸,都需要用石灰沤原料。
因为石灰呈碱性,可以使原料脱色,也能够分解原料中不需要的一些物质,让原料的结构更加松散。
一大缸的草料加上陶缸差不多有一百多斤,秦川现在已经能轻松搬起来了。把大缸搬到放黄豆的屋子里,一起发酵。
之前发酵的黄豆在第八天的时候,霉菌就长得很好了。秦川过两天就会把豆子翻一下,避免下面一层的豆子温度太高,烧坏了。
白九偶尔过来看了一眼,看见黄豆上面全部都长了黄色的霉,还在想是不是做坏了?
秦川发现白九想偷偷倒掉他好不容易发酵好的黄豆,极力阻止后,才让白九相信他就是要这种长霉的黄豆。
秦川把结成坨的黄豆揉散,端了两个火盆进来放在簸箕下面烘烤豆子。翻烤了半天,豆子就很干燥了,可以下缸了。
先烧一锅开水,秦川按照黄豆的重量,在大陶缸里放了二十斤的盐,在开水里搅拌,让盐快速融化。古法酱油就是要高盐,才能耐存放。
现在气温低,盐水很快冷却,秦川把霉豆子倒进缸里,让盐水完全没住豆子。过了两天,秦川揭开陶缸的盖子,发现水已经完全被豆子吸收了,又加了一次凉开水。
白九看他忙活完,问他:“这就好了?什么时候可以吃?长了霉的豆子做出来的那个酱油真的好吃吗?”
秦川心情不错,摇头晃脑的给他解释:“还没呢!酱油至少要发酵半年,等以后有太阳的时候,还要搬出去暴晒。发酵的越久,味道越醇厚。”
“不止做酱油要黄豆长霉,豆腐乳也需要豆腐长霉呢!豆腐乳有的地方也叫霉豆腐,味道也不错,也算咸菜的一种,很下饭,也能做调料。”
白九不可置信,“霉豆腐?我从没听说过食物长霉了还能吃。”
嘿!秦川不乐意了!白九连祭祀那晚的腌鱼都能接受,居然不接受长霉的霉豆腐?看来他还必须做点豆腐乳出来,让白九开开眼!
豆腐乳的制作是很简单的,以前他没做,是因为他们平时有各种腌菜和新鲜的菜,不缺菜吃。而且他对豆腐乳也没多稀罕,所以就没想到要做。
现在白九居然对他的厨艺产生了质疑,搞的秦川很想把豆腐乳做出来打他的脸,证明他秦哥在厨艺这方面绝对是可以信任的!
说做就做!秦川泡了三十斤黄豆,做了六十多斤豆腐。因为他要做豆腐乳,用老豆腐更好,所以豆腐榨的比平时吃的要稍微老一点。
把豆腐切成小方块,放在竹笆子上锅蒸几分钟,然后等豆腐自然冷却。在豆腐冷却的时候,秦川去选了一些干净的麦秆铺在一块大一些的竹笆子上面。
等豆腐冷了,秦川把豆腐转移到麦秆上,然后在豆腐上盖了一块麻布防尘。秦川没有专用的腐乳曲,只能让豆腐自然发酵。
为了让豆腐尽快发酵好,长出霉菌,秦川还在麻布上面盖了一床兽皮被子。
在这个全封闭,温度比较高的屋子里,豆腐只用了四五天,霉菌就长的很好。秦川把全部长满白毛的豆腐端到白九面前的时候,吓了白九一跳。
“这……这豆腐上面的霉比那黄豆还多、还长啊?”
白九满脸都是‘这真的还能吃吗?’的表情,看着白九偶尔冒出来的傻气,秦川觉得还挺可爱的,真想立马呼噜一把他的大狼头!
秦川把一块块豆腐分开夹到陶盆里,然后在另一个碗里调配好佐料。因为现在部落还没有酒,不能杀菌防腐,豆腐乳就做的比较少。
秦川这次做了两种口味的腐乳,分别用一个小小的陶罐装着。一种是麻辣的红油腐乳,一种是不完整的青方盐水腐乳 。
红油腐乳的佐料里放了红辣果粉、花椒粉、盐、少量的八角和桂皮粉,还切了一些生姜丝,佐料和霉豆腐在盆里颠簸几下,让佐料更好的融入到豆腐块里。
锅里倒豆油烧热,然后放葱蒜进去炸,炸香后捞起来。等葱油冷却后,再倒进麻辣味的腐乳里面,直至完全淹没腐乳。
青方的盐水腐乳很简单,把盐在开水里融化后放凉,然后倒进陶罐里淹没腐乳,撒一把花椒在上面增香。
本来是要倒一些白酒在上面封口的,但还是那句,可惜了,没白酒!
两种腐乳做好后,白九看着两个小陶罐,问秦川:“这就可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