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十 If线(十一)黛玉vs燕临(第一世)
且说朝堂上争论大婚的礼仪,导致婚期迟迟定不下来,燕临着急上火,正想狠狠修理这帮只知道耍嘴皮子的大臣们,吕显衣袂飘飘,缓缓而来。
禁军认识他,知道他与谢少师和当今圣上的渊源,又见他单衣布鞋,身不负剑,便让他进去了。
燕临阴着脸,一抬眼,看到吕显已行至殿中,周围臣工都安静了下来。只见他不饰繁物,自有雅逸之姿,素衣简容,难掩君子之风。
年长者很快认出,他是当年谢少师身边的人,也曾中过进士,也曾风光一时,后来谢少师故去,听说这个吕显不知为何,与今上起了争执,后来他便离开了京师再也不曾出现,不料今日他竟主动陛见。
燕临见吕显回来了,其实也是有几分欢喜的。他欣赏吕显的才学,也知道谢危用他,必然是因为他志洁行芳,值得信赖。
可是当年燕临收集谢危的遗物,吕显拒不上交,等燕临亲自上门讨要,他居然就这么走了,留下一座空宅,金银财宝俱在,而书籍文册,一概不见了。
燕临恼怒至极,却也没有派人去追,就这么随他去了,不过心里一直存有一个疙瘩。今天见吕显来了,便以为吕显想通了。
吕显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然后从袖中掏出一本奏折。李香淳接过,又交到燕临手里,燕临翻看,吃了一惊。
吕显说道:“昔年谢少师,曾亲自为圣上定下婚仪,还说‘回弟,身担重任,宜早日延嗣胤祚’……”
时至今日,也只有他敢借谢少师之口说什么“回弟”之类的称呼,燕临都快忘记自己的名字了。
至于催婚这样的话,各位大臣都说过,燕临听得耳朵起茧,可是当吕显转述谢危之言,他却听得很认真,甚至隐隐有泪光闪动。
原来谢危并没有背弃他,对他依然非常关心。他们并不是恩断义绝,只是性格上差异较大,行事自然也有所不同。但这些斩不断血缘亲情,他们依旧是兄弟、是师徒、是战友。
再看这份婚仪,事无巨细,详实考究,典章仪制,肃穆雍容,没有下大功夫是绝对制定不出来的。
燕临看完一遍,那字迹,是谢危的笔迹无疑,他轻抚两下,这才依依不舍地发下去,在臣子中传阅,礼部尚书和宗正寺司卿,一左一右,如饥似渴地读着,嘴里还不停感叹。
燕临还想吕显留在朝中,吕显却道:“朝中贤才济济,皆能辅佐圣上成就太平盛世。显乡野之人,性本疏懒,才学浅陋,不堪大用,不敢耽误圣上的大事。”
说着,吕显又行了一个礼,飘然而去。
众人见他来去匆匆,仿佛山间清风拂过,谈笑之间,已解决了一件大事。
谢少师不仅是圣上的表兄,更是他的师长,朝中很多人都曾受过他的教导。如今他抛出的这份皇家婚仪,略做修改,就能使用,大家都没什么异议。就算你不同意,你看看上头圣上的脸色,你敢说个“不”字儿?
燕临此时,对吕显已无怨气。谁人没有秘密要保守呢?吕显珍重谢危的东西,对于谢危来说,也是一种安慰。他甚至觉得,这世上有一个人和他一样真心怀念谢危,是一件幸事。
看着故人远去,燕临心中只余惆怅:亲朋故旧一个个地走了,好在他也遇到了让他不再觉得寂寞的人。
如此一来,山河便有了颜色,坐在金銮殿上,他也有了一点耐心,回宫的时候,更是有了期待。上苍终究是厚待他的。
大婚礼仪已制定,那婚期也当确定了吧?!钦天监给出了从三月往后的黄道吉日,大伙儿把筹备所需的时间排了排,便把七月往后的吉祥日子,都圈了出来,供燕临挑选。
燕临一瞧,要那么久吗?七月天气还有点热,八月就得半年以后了。他可等不了半年!
还好太医令荀大人过来和礼部尚书耳语几句。礼部尚书惊讶不已,咱么这个圣上居然这么守礼的吗?!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礼部尚书赶紧找出钦天监推算出的好日子,核对了一下,又补了一个五月十五。燕临满意地点点头,立刻就选了五月十五。
尚书大人狂擦汗,果然圣上也是盼着成亲的啊!他们差点领会错了意思。也是,听说勇毅侯夫人找了一个天仙佳人兼扫眉才子入宫应选,圣上很满意。
陈自珍一瞧,也就三个多月,满打满算一百天,圣上就要成亲了,天呐,有那么多事情要做。这还来得及吗?
别的不说,圣上大婚的礼服、皇后娘娘的凤冠翟衣赶得出来么?陈自珍都要急疯了,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转。
李香淳淡定得很:“你放心,当日林姑娘进宫,圣上没有赶她走,我就让针织局着手准备了。”
衣冠这些,是新朝建立时就确定的,因此不用等朝堂上商量出结果来再赶制。这会儿李香淳是稳坐钓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