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临看了一下,道:“马马虎虎吧!回头还是去猎张豹子皮!”一个娇弱女子,披一张豹子皮的大氅,那画面太奇特,李香淳不敢想。
李香淳捧着狐裘来见黛玉,黛玉很客气:“劳烦公公想着。我铭记于心。”
“姑娘见外了!”李香淳赶紧澄清:“这是圣上赏的。圣上说,姑娘这些日子辛苦了。他老人家一时不察,让您受了委屈。您多担待!”
这话可不像圣上说的。黛玉心里有数,但还是行礼谢恩,叫李香淳摁住了:“圣上不在意虚礼,林姑娘把身子养好就成。”
杜鹃送李香淳出去,李香淳道:“后头还有呢,我让他们做好了,都送来,这门帘子都换皮料子,床铺再加丝绵被子,就连坐垫都换胡毡。一天十二时辰,这里的炭火不能断……”
他吩咐了一大堆,杜鹃一一应了。
快要过年,各国使臣都来向宗主国觐见朝贺,燕临这里又得了南缅国进贡的一大块鸽血红。他拿在手里把玩了一会儿,转头对宫人说道:“去把前天给林姑娘的狐裘拿来!”
陈自珍听了,吓一跳,送出去的东西还能要回来么?这么丢人的差使,可别派他去。要不说,进宫能长见识呢,这么抠门的男人,也是第一回见!
李香淳更了解燕临,他想了一下,问道:“圣上是要改动什么么?”
燕临道:“那件狐裘,通体都是银白色的,连扣子也是白色贝母,失之单调。你看这红宝石,做成扣子,是不是更配一些?”
李香淳拍手叫好:“圣上这品味,正是绝啦!何况那林姑娘,肤光胜雪,配着这大红的扣子,那才是相得益彰呢!”
不错,燕临也是这么想的。他望向司珍院方向,畅想了一番,心里十分得意。
李香淳赶紧提议:“既如此,奴才让人做好扣子,就给林姑娘送过去,她那里的宫女杜鹃,手艺很好,让她直接缝上就是!”
燕临说好,扫了一眼一旁的陈自珍,刚才那是什么表情,宫里怎么这儿多蠢货,看得戳气。
扣子一天就做好了,李香淳又亲自去送了,然后回来复命。燕临好奇问道:“林姑娘说什么了没?”
李香淳回道:“林姑娘说,确实更相衬,但奢靡太过,愧不敢受。”
相衬就好,那后两句,燕临只当没听见,又让李香淳好好想想,还有什么可以赏的。
“圣上,我听杜鹃说,林姑娘那一日看琴谱呢,”李香淳想了想,试探道:“我猜林姑娘会弹琴。”
“琴啊……”燕临果然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就同意了:“你挑一张,送过去。”
黛玉休养几日,身体好转,便又开始承担起抄写文集的工作。
夏邑清觉得黛玉不过换了个地方住,人还是他丽正殿的,很快就送了一口箱子过来,心里叹道:本来还不敢拆封,既然林姑娘去了圣上那里,这就好办了。
黛玉一开始也没当回事,打开箱子,找出书札,继续整理誊抄,渐渐地,她越抄越觉得不对劲。这些书札是谢少师的日记和随笔,暴露了很多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东西。
之前,黛玉整理谢危生前的文集,只觉得他学贯古今,德才兼备,兼具权臣手腕和胆识,却又谨守臣子本分,对他敬仰不已。
如今才发现他矛盾的那一面,睥睨众生、傲世轻物,甚至他对燕临、乃至燕牧也未全然地信任。他做事时的考量,是以所有人都会背叛他为前提、做好万全准备的。
他不信任何人……
黛玉心惊,聪慧如她,已经觉察到她离燕临想要追寻的真相很近了,同时她也隐隐意识到,她的处境非常不妙,知道了这么多,燕临是不会放她活着走出宫廷的。
黛玉捧着新取出的几页手札看得入神,字迹凌乱,显示出谢危的挣扎和痛苦,他并非没有感情,但……
燕临不知何时走了进来,看到那口暗红的箱子,眼睛微微眯了一下。跟在他身后的李香淳眼尖,赶紧退了出去,又把门带上了。
燕临踱了进去,高大的身影,挡住了冬日暖阳,黛玉抬头看见燕临,赶紧上前行礼。燕临扶住她,感觉她身姿轻盈,仿佛不堪一握。
他瞥了一眼桌上的书稿,都是他熟悉的笔迹。尽管他是后来才知晓谢危的真实身份的,但他对谢危的感情很深,所以后来两人之间产生的嫌隙和分歧才愈加刺痛他。
黛玉感觉到他情绪的变化,恨不能将自己缩成一团。
却不料燕临不愿放过她,倾身向前,逼问道:“你说,谢少师是如何看待天下人的,又是如何看待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