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红楼之林中燕[黛玉×燕临] > 第111章 恩典

第111章 恩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平儿住了下来,见惜春忙于作画、尤氏婆媳专攻绣活儿,她寻思着,也要出上一份力。平儿为人八面玲珑,索性由她招呼贵客。宅子前头的铺子也就开了起来,由平儿带着多笙,看管,而尤氏婆媳和惜春就在后宅忙活。

再说朝廷上,皇帝要整修河堤,偏偏这回,工部问罪了很多人,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最后皇帝点了林稹做钦差,只因当年他考中探花的一篇策论,正是写的“治河”。

黛玉这里听说了,赶紧去了一趟林家,拿出当年父亲的一份笔记。当年林如海先是任巡盐御史,后来又升了河道,于治河上也有一些心得。更重要的是,他之前的一个师爷,正是从前治水名臣于孝廉的侄子。

林稹一见族叔的笔记,如获至宝,跟黛玉打了招呼:“妹子,我这里要赶紧看看叔叔的笔记,招呼不周,让你嫂子陪你说说话吧!”

黛玉连忙欠身:“六哥自便,不必多礼。”

林稹去了书房,黛玉和江氏说话。江氏一边说着感谢的话,一边留心黛玉的神色,黛玉有所察觉,但嘴上聊的还是家常。

沈老夫人尚在宫中,黛玉见江氏还要忙着给林稹收拾行囊,便不曾多待,很快辞了出来。回到侯府,黛玉坐定,便请蒋嬷嬷过来。

蒋嬷嬷见黛玉一脸严肃,不知发生了什么,抬眼看向站在黛玉身后的紫鹃,紫鹃摇摇头。

蒋嬷嬷笑问:“少奶奶,这是怎么了?可是林六爷出了什么事?”

黛玉道:“六哥还没出京,能有什么事。倒是蒋嬷嬷,您老可有什么事瞒着我?可是舅舅家里出了事?”

蒋嬷嬷惊疑不定地看向紫鹃,紫鹃也是惊诧莫名的样子。蒋嬷嬷无奈,主子太聪明就是这般难伺候,什么都瞒不过去。

林稹为何被点钦差?六嫂为何打量她的神色?黛玉仔细一琢磨,心里立刻猜疑起来,将听到的消息这么一串,越想越害怕。

蒋嬷嬷斟酌片刻,只能将荣国府被查抄的事说了。

当年宁国府出事,黛玉就料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不由泪落不止。

蒋嬷嬷上前与她拭泪,又说了燕临的叮嘱:“就等皇后娘娘的千秋了,几位奶奶也就受一时之苦,少奶奶切莫担心。养足精神了,才好求情。”

黛玉伤心不已:“当日外祖母去世前,与我说,若是有朝一日贾家有难,望我看在她老人家的份上,能帮则帮。我自然是要去求情的,不过只我一人,分量不够……”

快到重阳,各家虽不能办宴席,但送礼是不能少的。黛玉先是打发人往南安王府送节礼,顺便问问探春什么时候去上香。同时也不忘往忠兴伯家送了重礼,忠兴伯夫人闻弦歌而知雅意,心里一盘算,收下了礼,也回了礼。

到了约定的时日,黛玉和探春去永寿庵烧香,迎春正是在此修行,表姐妹们这才见上了面。几人害怕隔墙有耳,不敢纵情而哭,相扶着说了几句安慰的话,最后商定,一起去皇后跟前求个恩典。

千秋节那日,探春和黛玉递了牌子,入宫请安。皇后见她们相携而来,心中有数。到底是探春身为郡主,说话更有分量,便是由她求的情,黛玉只在一旁附和。

皇后点头道:“其情可悯,念在你和亲有功的份上,就允许她们赎身吧。哎,家里男人不省事,带累了全家,所以才需要贤妻劝谏。正所谓‘妻贤夫少祸’!”

众人连忙躬身再拜,连称“受教”。

等探春和黛玉告退,皇后看着黛玉献上的芙蓉石龙凤呈祥三足香炉,缓缓点头,不愧是贾敏的女儿,心思灵巧,品味不俗。

先里忠兴伯夫人已经入宫,皇后也从舅家知悉了她们的打算,就等着她俩来求情了。两个女子,一个为母家,一个为舅家,一个不忘本,一个念着养育恩,可怜可叹,可敬可爱,皇后也就顺势赏了这个恩典。

先前贤德妃所出的五公主,养在了皇后的膝下。日后若五公主问起母家还有什么人,难道要皇后回一个“你的外祖母在一墙之隔的银汉门外刷恭桶”么?这成何体统?!

尤氏和惜春等人得知皇后开恩,允许她们赎人,欣喜万分。探春和黛玉说定,探春帮忙赎贾家二房、也就是贾政这一支,黛玉则帮着贾家长房这一脉。

之前燕临已让蒋嬷嬷给了尤氏一千两银票,尤氏这里又有凤姐之前托付的钱财,想来也够了。

黛玉挺着大肚子,这一番奔波,难免累着了。燕临便让她歇几天,外面人等一律不许来打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