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祸首
且说张大豪等人将穆清风和王子腾诱杀有功将士的状纸递到了都察院,都察院也查得七七八八,如今写了折子上去,就等皇帝批示三司会审,结果皇帝生病,大朝会上不见踪影。
不仅如此,大明宫和太极宫都已封宫,不得进出。而锦衣军得到消息,皇帝是前往大明宫请安后突然呕血的,之后皇后娘就下令封宫。
整个京城人言籍籍,各种猜测甚嚣尘上。又到了五日一次的小朝会,皇帝还是称病不出。这次文臣武将可没有放过孙三宝,最后在临敬殿外磕头,皇后见了他们。
众人也不顾礼制,悄悄打量国母娘娘,见她形容憔悴、一脸忧愤却又欲言又止,心中不由揣测,莫非传言是真的么?此事真的涉及大明宫?
忠兴伯脑子灵活,一阵风似地出了宫,回去就把蔡广仁堵在了北镇抚司。
“蔡大人,别人可以说不知情!”忠兴伯言之凿凿:“你可不能拿这话搪塞我!”说话间,靠得很近,似乎蔡广仁一旦糊弄他,他就要拼命的样子。
一旁的陆仲武看不下去了,上前说道:“伯爷,您可是皇后娘娘的亲舅舅,你不去问皇后娘娘,反而来逼问我们蔡大人?”
忠兴伯怒道:“大胆,竟敢冒犯皇后娘娘!”
此时,燕临回衙门,一见这情形,拔腿就想开溜,被眼尖的忠兴伯瞧见,转头骂道:“臭小子你回来,看到我,跑什么?!”
燕临无奈,上前行礼,口称世伯,嬉皮笑脸道:“难得见您上我们这儿来,我这不是想去买酒,让您和我们蔡大人一醉方休吗?”
忠兴伯呸了一声,啐道:“都什么时候了,我哪有心情喝酒?!你给我老实说,到底出了什么事?”
燕临看了看蔡广仁,露出为难来,求饶道:“这事儿,我怎么说呀?”
忠兴伯冷笑一声:“你天不怕地不怕的,还有你不敢说的事?再说了,这事情不是因你而起么?别以为我不知道,那齐少保的旧部,是你护送入京的!”
燕临知道事情瞒不过去,又见忠兴伯知道些底细,于是反问道:“那您说,我们做臣子、做子民的,有哪一件事是不能说、也不敢说的呢?”
蔡广仁“哼”了一声道:“伯爷,事到如今,还是谨慎为好!皇后娘娘也指着您呢!”皇后母家不显,所以舅家阴家受到皇帝重用。
忠兴伯也知道这一点。他思索片刻,拱了拱手,转身走了。
很快街谈巷议都是东平王府知道穆清风卷入此案,恶人先告状,入宫喊冤,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不明就里,让前去请安的皇帝跪了两个时辰,然后皇帝就病了。
咦?不是说呕血么?
哎哟,不敢说,不敢说呀!
又到了大朝会这一日,皇帝终于出现了。阳春时节,皇帝裹得严严实实,依然可以看出瘦了很多,脸色苍白,眼眶凹陷,果然是生了一场大病的样子。
要燕临说,根本就是中毒之后的样子。
“圣上……”忠兴伯大惊:“圣上何至于此!”
皇帝咳了一声,摆摆手,制止了百官的追问,显然不想谈及此事。
文武百官左看看、右看看,实在不忍心拿手头的一些小事,让皇帝操心。但都察院手里拿着这么一个烫手山芋,实在捂不住了,右都御史只能出列,将“王子腾和穆清风诱杀齐少保旧部”的案子丢了出来,请求三司会审。
皇帝剧烈咳嗽起来,也有大胆的武将踮脚偷看一眼,总觉得皇帝是咳出血了。孙三宝立刻叱道:“大胆!”
众大臣又低下头去。
皇帝简单地回了个“准”字。
“还有何事,俱可奏来……”
文武百官乃至天下臣民。盯的就是这个案子,如今都察院的奏请已获批,其他人等便一言不发,有事也可等这个案子了了再说。
很快,王子腾和穆清风分别戴罪入京。
王子腾行至沧州,突然重病,不治而亡。王家人往京里报信,凤姐听闻消息,几近晕厥。贾家也是忧心忡忡,派贾琏去迎灵。
贾琏虽然也焦心,但又隐隐觉得,王子腾就这么死了,便不会牵扯太大。他临走前又去见了贾珍,直截了当地问道:“珍大哥,你仔细与我说,这事与我们贾家有没有什么干系?”
贾珍其实早就有了疑心,他自己肯定没有做这样的事,并非他胆子小,而是那会儿他还年轻,也没有袭官儿,根本指挥不动五城兵马司。
但……贾敬呢?
他那位老父亲爱好烧丹修行,其实是后来的事。他从前天纵英才、文武双全,是老太爷最得意的儿子。老太爷旧部,也知道这位公子前途不可限量。
为什么他一夜之间转了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