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红楼之林中燕[黛玉×燕临] > 第85章 过年(上)

第85章 过年(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黛玉笑着偏过身子,道:“了不得了,哪里来的耳报神,竟让你知道了!前些日子就是为了给我们沁姐儿讲课,才临时编了一本出来,可别误人子弟了!”

谢氏道:“好啊,嫂子拿着心血给了娘家的闺塾,就不可怜可怜我们燕家的姑娘了。”见黛玉眨着眼睛没听明白,就说道:“只是给了沁姐儿么?林氏女学用的就是这本。”

黛玉叹道:“这才几天啊,连你都知道了?!”

罗姨娘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听到沁姐儿还有些紧张,唯恐别人说黛玉偏疼这个继妹,直到此刻才明白原委,暗暗松了一口气。

黛玉叫雪雁把书找了出来,道:“我这里也只剩这一本了,莫说我厚此薄彼的,你也拿去抄了吧,记得还我就是!只是,你也不要卖什么关子了,快说,是谁跟你说的?”

谢氏笑道:“沈家有人在林氏女学附学,她们吴兴沈家和我们余姚谢家是世交,她们家姑娘今次过年回老家,拿出课本我一瞧,才知道是嫂子的手笔,只是她那里只抄了半本。我赶紧过来找嫂子。”

她一边翻,一边感叹道:“这几篇我也读过一些,这集注实在叫人叹服。”

黛玉道:“这些都是我父亲和我老师教的,我只是记录下来而已,唯《诗经》中有几篇,是我做了一些注解罢了。”

谢氏道:“这已难得,嫂子若不说,我也看不出来,只当是探花或是进士所书呢,嫂子果然诗才绝伦。”

黛玉连道谬赞。

谢氏这里得了《汇编》,如获至宝,赶紧拿回去抄写。罗姨娘也辞了黛玉出来,晚上燕牧回家,便把事情说了。

燕牧也很是高兴,笑着调侃道:“我从前羡慕他们五房,两个儿子一文一武,如今看来我们家也是如此,儿子儿媳,一武一文。”

罗姨娘听了,也是笑得不行。

除夕祭祖时,黛玉第一次进燕氏宗祠,抬头一瞧,“燕氏宗祠’那几个字恰恰就是颜鲁公体。她也不及细想,跟在排行在前的奶奶们的后面。

因这祠堂建在凤凰山一侧,沿途都是燕家的产业,闲杂人等也都清了出去。来去要走好长一段路。燕家为了整肃家风,男女老少一律都要步行来回的。要不是黛玉练了这些时日,还不一定能坚持下来。

祭礼之后,燕敢拿出族谱,郑重地添上了燕航的名字,又在燕临的名字下面写上了“妻林氏”,如此,黛玉才是入了族谱的“燕家妇”了。

燕家人又多,除夕夜宴也设在祠堂里,长辈们还能在堂屋里用,像燕临、黛玉这一辈只能在院子里用。

小辈们伺候了一遍酒席,就回自己的席面上去了。钱氏知道她们冷,早就搭了棚子,脚下都放着熏笼,又命人暖了酒,她们才坐得住。

忙碌一天,各房人又相互告别,步行回家里守岁。

黛玉回到院中,王嬷嬷赶紧迎了上来,给黛玉递上新的手炉,连声道:“少奶奶,可是冻着了?咱江南看着比京里暖和,其实又阴又湿,冬天刺骨地冷!”

黛玉笑着接了过来,道:“我今日用了一些酒,倒还好。”

王嬷嬷问道:“什么酒?”

蒋嬷嬷笑道:“你个老货,就知道酒!就是普通的绍兴黄酒罢了!咱这儿也备下了,一会儿再来点吧!”

众人都笑了。

紫鹃和雪雁赶紧伺候黛玉更衣,又陪着她去了钱氏的院子。他们二房这回就燕牧、罗姨娘、燕临和黛玉这四个人回乡,关上院门,倒不够热闹了。所以燕敢邀他们过去一起守岁。

钱氏道:“大爷让我定个小戏班子来,谁料定晚了,到了年脚下,也请不到什么名班了。这几个原也是大户人家家戏班子里的,后来辞了出来,也就会唱几出新戏而已!”

燕牧道:“大嫂费心了,我也不太听戏,图个热闹。不拘什么,尽管唱来吧!”

①拙政园中也有宜两亭

燕家一共七房人,捋一下各房代表人物:长房(族长大老爷燕敢、钱氏、燕升在云南、朱氏;二老爷的双胞胎儿子);二房(主角团);三房:(云南燕攸、燕平、燕良、一女出嫁在川西);四房(燕晋、谢氏);五房(李氏、小李氏、一人在云南)六房(燕枚、顾氏)七房(背景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