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红楼之林中燕[黛玉×燕临] > 第82章 士隐

第82章 士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此时封氏认出了来人,待要开口叫“官人”,但一看他风流蕴藉,自己已是鸡皮鹤发,自惭形秽之心顿生,嘴唇哆嗦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来人朝着燕临、黛玉等人行俗家礼:“多谢多谢!”

燕临奇道:“谢我们什么?”

黛玉此时隐隐猜出了他的身份,扯了一下燕临的袖子。

来人长叹一声道:“太上忘情!余终不能忘幼女英莲,不想有朝一日,天遂人愿,此生无憾了!”

香菱一听这话,瞧了瞧他,又看了看母亲封氏的神色,立刻明白过来,上前就拜。

来人用手轻轻一托,止住了她的行礼,又细看了看香菱,眼中也蓄着泪,半晌方道:“好,好!你从此大好了!”

他又看向封氏,脸上现出惭色,也有一些怜意,曾经恩爱夫妻,如今两两相望,却是无言。最后他朝封氏道了声辛苦,封氏还礼不迭。

此人自然是当年在香菱被拐之后、跟着跛足道人去了的甄士隐了!甄士隐见完女儿,转身就要登舟。

忽然他又回身,朝着黛玉也点点头,道:“姑娘从此也大好了!”又看向燕临,打量片刻,道:“汝只需直道而行,纵有千滩万险,也能平安渡过!”

燕临回礼道:“承您吉言!”

这回,甄士隐潇洒转身,再也没有回头。大雾中又传来了那首“好了歌”。

经历这件事,众人好久才回过神来。封氏和香菱又再三跟黛玉和燕临道谢,随后作别。然后就是吉惠甫背着医箱下了船,燕牧苦留不住,亲送他下船。

见众人神色有异,燕牧便警觉地问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燕临说:“只是甄姑娘的父亲刚与她见了一面。”又问吉惠甫:“怎么,世叔不跟我们?南边去了么?”

原来吉惠甫也要暂留姑苏。他本就喜欢江南山水,兼又有惜才之意。香菱生来纯善,自有一种“痴”性,遇着喜欢的事物,便会拼命钻研。吉惠甫在此行医,香菱替他打打下手,吉惠甫倾囊相授,自此香菱在医学上的造诣,一日千里。此乃后话。

吉惠甫与燕临是忘年之交,确实也有一些不舍。他又叮嘱燕临:“少夫人的身子再调养一个月,就能大好。按着那些食补的方子做便是。不可让她气着、累着,亦不可伤心沮丧,平时活动筋骨,调养气血!”

燕牧面前,吉惠甫不便多说,燕临却是听懂了,忙向吉惠甫道谢,又送他去了苏州暂居之所才罢。

且说燕家众人在姑苏停留两日,林家亲眷、地方上在任的、致仕的官员又来见礼。燕牧不得已应酬一番,便又携家人登舟,经运河,过太湖,向湖州驶去。

一下子少了贾家和袁百年两条船,燕牧顿觉冷清不少,燕临去他父亲船上,陪他说话。

燕牧便问燕临:“这些日子从京城到姑苏,你感觉如何?”

燕临沉吟片刻,道:“我看金陵、姑苏,也不独李家和林家,都是将读书看作百年大计。一路行来,只觉文风鼎盛,书院林立,让人叹为观止!”

燕牧笑了:“不止金陵与姑苏,等你到了咱们湖州,亦是这般,整个江南,莫不如此。你那林六哥的夫人,是江西吉安人,那边风气也是一样的。”

燕临叹道:“吉安出了文忠烈公,我们江南亦有齐少保,但若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当属这些读书人家!”

燕牧点了点头,赞道:“确实如此。你看那李家,虽非世胄豪族,但从前朝至今两百年屹立不倒,提起李家,无不赞一句‘耕读传家、诗礼名族’,便是不在那护官符上,谁又能小瞧了去?!”

燕临倒也看过那护官符,闻言笑了起来:“上了那护官符又是什么好事么?得势的时候,旁人道路以目,不敢直视,一旦犯了上头的忌讳,只怕照着符上抄去,谁也逃不了!”

说到此处,燕临停了下来,看向父亲,道:“莫不是父亲也想学李家、林家?”又想起燕牧近日沉醉于江南风景,提起故乡山水,思念无限,似有归隐之意,当即说道:“父亲可别想着退隐山林,我和航弟还在京城,难道您要弃我们于不顾?”

①引用原著中的《好了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