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红楼之林中燕[黛玉×燕临] > 第79章 船上

第79章 船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金鳞像是听懂了,抬了抬眼皮,“喵”了一声,以示不满。

黛玉嗔道:“你别说它了,登船这几日,都没吃什么,你看,都瘦了。”

燕临看着金鳞这可怜模样,把它抱在怀里,又来看黛玉写的诗。这开头几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①……”

燕临叹道:“好诗!就是太过悲凉了些!”

黛玉抿嘴不说话。

直到读至黛玉新写的那句“须知风雨终将休,明月照我下苏州”,燕临笑了起来,道:“玉儿,告诉你一件喜事!”

黛玉奇道:“除了回乡祭祖,还有什么喜事么?”

燕临道:“虽是到湖州去,但途中也将停留金陵、姑苏两地,你这句‘明月照我下苏州’真是说对了!届时,我陪你去祭拜岳父岳母大人!”

“果真?”黛玉这才喜笑颜开。从她为父亲奔丧之后离开姑苏,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此番回湖州祭祖,黛玉还想着回程的时候提上一提,燕牧应该能同意。

燕临道:“正是,我之前就同父亲说了,其实父亲也应了,只是不想沿途张扬。刚我得了准信,决计错不了。”

黛玉也知道,每经停一处,就有地方上的人巴结上来,燕牧烦不胜烦。不过燕临能想她所想,黛玉感动不已。

黛玉和燕临这里说着话,紫鹃在外头说话,声音隔着帘子传了进来。黛玉便问:“出了什么事?”

紫鹃一脸焦急地进来回道:“兰爷身子不适,周嬷嬷使人来说,最好能让神医也替他去看看。”

黛玉一听,连忙命雪雁去请吉惠甫。燕临知道贾兰是贾政长孙,李纨又与黛玉交好,也颇为上心,道:“我也去瞧瞧吧!”

吉惠甫这两日可算忙翻了天,燕临一路都在说:“世叔受累了!”吉惠甫倒是浑不在意,还调侃两句:“你们这些贵人,就是养得太精细了。你瞧老朽,自小山野里长大,快七十了,走南闯北,还是精神得很!”

燕临心道:这倒是实话。

登上贾家的船,见了贾兰,问了照顾他的周嬷嬷。周嬷嬷道:“我们兰哥儿本来身子骨就不结实,上了船有些晕船,没怎么吃东西,吃了也吐了不少。才好了一点儿,这些日子补前几日落下的功课,这不,三两天就现了原形,露出马脚来。”

听了这话,燕临才算明白,周嬷嬷这不仅是想请神医,还想请个人来管教贾兰。这贾兰自小就是孤拐性子,脾气又犟,周嬷嬷要他注意身体,他也不听。周嬷嬷无法,趁着他这次生病,就要请出燕临来。如果燕临说他他还不听,这不还有燕侯爷。

吉惠甫给他诊了脉,表情严肃起来。燕临问道:“世叔,兰哥儿如何?晕船好了没有?是不是要补补?”

吉惠甫道:“这位小公子,身子骨确实不结实,想来先天上就缺了一点。”

周嬷嬷急道:“正是如此,兰哥儿父亲,也就是珠大爷,也是如此。生他的时候,我们奶奶一面要照顾夫君,一面又怀孕理事,没有养好,故而我们兰哥儿生来就弱些。”

吉惠甫点了点头,道:“这就是了,原本就先天不足,如今还不顾及身体,一味耗费心神,就是读书读好了,又能顶什么用?我听说,你们中原科考,春寒料峭进考场,只准穿单衣,你这身子熬得住么?要是去外面做官,这漂泊羁旅,你又撑得住么?”

贾兰一听,脸色煞白,他的父亲就是在乡试中举后去世的。虽然家人语焉不详,听说也有一些别的缘故,但父亲身子本来就不好,是一个重要原因。莫不是他也像了父亲?

燕临也在一旁劝告他:“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你如今有了行路的机会,这是多么难得?!正该好好看一看风景,了解一下世情,不可躲在书里,只看一些纸面的道理。”

贾兰听进去了,低着头有些后悔。吉惠甫去外面开方,燕临又继续和他说话。

贾兰这一生中,并没有亲近的父兄,可以和他说一番道理。贾宝玉比他长一辈,性子和他也不投,兼又喜欢混在女孩子堆里。而贾环和他年纪虽近,但是不爱读书,李纨也不喜欢他亲近这个三叔。

于是贾兰觉得孤独,只能闷头读书。如今听燕临一番教导,颇能入耳,心中非常感动,遂说了实情:“我听说钟山书院,虽不比应天书院,但也汇聚了诸多江南学子,我唯恐叫人比下去,丢了家里的脸。我近日看到一些文章和笔记,有一些是姑爷爷十来岁时写的,我如今也是十四了,却比他当年差远了,心里着急起来。”

燕临道:“读书也好,习武也罢,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你也不用和别人比,人跟人不同,你只需与自己比,每日学一点,学扎实,待过些时日,自然就有成就。你揠苗助长,岂不把自己累坏了?还未必学得好。”

贾兰连忙道:“姑丈教训得是。我明白了。”

燕临又叮嘱他一番,回到自己船上,看到黛玉在看书,走过去抢走了黛玉的书。黛玉道:“你疯了不成?兰哥儿如何了?”

燕临叹道:“你们姑侄俩一个毛病!”说着把贾兰的情况交代了一番。之后便经常拉着黛玉看窗外景色,或者把舱门一关,带着黛玉“踢蹀”玩儿,不许她天天看书了。

船又行了半月,金陵在望,众人看着萧萧芦荻中的千年古都,心中欢喜起来。

①引用原著中黛玉的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