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红楼之林中燕[黛玉×燕临] > 第45章 信使

第45章 信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黛玉这里拿着燕临送来的琴谱,又练了起来。第一遍,尚且生疏,第二第三遍,已然成韵,第四第五遍流畅动听。

雪雁听完,连声称赞道:“从前,杨师便说姑娘灵性,是可造之材,还赠您琴操呢!”

黛玉抿嘴一笑,道:“不可自夸!我虽然学了一些,不过是皮毛而已,还需多多练习!”

紫鹃便问:“燕世子送来的这首曲子,有什么典故没有?我听着怡然畅快,只觉得是一支欢乐的曲子,怎么又叫《吴王曲》?我还以为是吴越相争里的吴王呢!”

黛玉道:“确实是那故事里头的吴王,不过此时他尚在踌躇意满的时候,岂不闻太白先生的诗句,‘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雪雁点点头,又问:“后面呢?这诗是律诗还是绝句?”

紫鹃笑道:“不得了了,跟在姑娘身边,雪雁也成了小夫子了!”

雪雁道:“从前香菱还跟着姑娘学作诗呢,我不过是学几句罢了!”

黛玉道:“这是绝句,剩下的两句是‘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雪雁看了一眼黛玉,捂嘴笑了起来。黛玉白了她一眼,正要说话,忽听王嬷嬷通传:“老夫人和六少奶奶来啦!”

黛玉连忙起身相迎,请沈老夫人上座。

沈老夫人道:“刚刚听到琴音,颇有‘乐自然兮识穷达,澹无思兮心恒娱’的意境!只是这支曲子叫什么名?我竟从未听过。”

黛玉红着脸道:“是吉神医送来的琴谱,我也是从未见过。”

沈老夫人知道吉惠甫为燕临和黛玉他们二人传信,也没有出言责怪,相反很欣赏这种“琴音传情”的雅事,与从前“红叶题诗”一般,也是一段佳话,所以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起来。

江氏道:“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真正知音也。”

黛玉亲自为二人奉茶。

沈老夫人笑着接过,浅尝一口,道:“此番前来,是为姑娘添妆的!”

黛玉道:“伯母怜爱,侄女感激不尽,但……”

沈老夫人摆手,道:“这是族里的意思。当年林公高风亮节,舍弃家财,照应族里,我孤儿寡母不仅能苟活,还让稹儿有了继续读书的机会。林公甚至还指点过稹儿文章,真正受益匪浅。这是族中一起凑的,不过几亩胭脂田,算不得什么,愿姑娘也记着姑苏老家,记着这个‘林’字!”

黛玉不再推辞,口称受教。

江氏又推了一个小丫头出来,道:“这也是族里买的丫头,说来是老家船上人,因遭了水灾瘟疫,偏她水性好又身子强健,独活了她一个。她能做一手小菜,送与姑娘使唤吧!”

蒋嬷嬷听说她身子强健,见这个小丫头长眉细眼,很白净,身子圆壮,就有几分喜欢。黛玉便留下了她,取名“佳鲤”。

前来添妆的也不止沈老夫人,隔了一日,白长庚的夫人陆氏也上门了。

白长庚出身常熟白家,与林如海自幼相识,又是乡试同年,只会试比林如海晚了一科,两人自然要好。

白长庚考中二甲第八名没多久,母亲病逝,他回乡守孝,还去扬州拜访过林如海,两家是通家之好。因此黛玉小时候是见过陆氏的。

这位陆氏圆圆脸,口角含笑,眉间一点朱砂痣,仿佛庙里的观音大力士一般,黛玉一见她就亲切,行了福礼,口称“婶母”。

陆氏一把抱住她,连声道:“长得越发好了,一转眼竟是要出嫁了!”细看黛玉一回,只觉得她和贾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真是亲母女,一般的姿容绝世。

白长庚先后经历母丧、父丧,宦海沉浮,去年才又回到京里,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养在荣国公府的好友之女是否完婚。

听说史老太君很疼爱黛玉,白长庚还以为黛玉终身大事已定,后来知道宝玉另娶他人,勃然大怒。

陆氏却道:“既如此,不如让玉儿嫁到我们家来!”

白长庚一想,这主意不错,他自己的独子虽已成婚,但族中亦有优秀子弟,于是便说:“等这一科过后,便挑合适的去说亲。”却没想到皇帝亲自赐婚。这回,林稹请了白长庚做主婚人,他一口答应,又让妻子赶紧来添妆。

陆氏搂着黛玉,问她身体如何,爱读什么书,嫁妆又绣得如何,黛玉一一答了。陆氏送来的,都是江南如今时新的绢缎,另有书画名帖、笔墨纸砚、香料药材、又有几方上品印章石。

陆氏又说:“听说玉儿也爱读诗,这是前年钱塘仕女们在西湖集社,做了诗,编辑成册,送给姑娘看着玩吧!”

黛玉拜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