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茵没吃早膳就出了门,刚才想着事没觉得,这会儿到了丰水街上,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可不就饿了。
“我出门早还没用早膳,不知大人和夫人吃过没,我请你们吃。”曹茵问。
孟大人也不见外,点头指着不远处的馄饨摊说:“我想吃馄饨了,德容巷那家的扁食好吃,就是开摊晚。”话语落下,人也站定在了馄饨摊前。
卖馄饨的是名老翁,他闻言搭话道:“客倌你试试我家这馄饨,老汉我不吹牛,味道绝对不比德容巷那家差。”
“好咧,那给我来一碗,”孟大人笑着点餐,转头问其他人,“你们吃馄饨吗?”
曹茵听老汉这么一说,张口便再点了一份,孟夫人自持身份,才不会做出当街吃食的不雅之举,拒绝了族弟的提议。
孟大人也不以为意,拉了张竹凳,直接坐在摊贩上等着馄饨端上桌,曹茵在他隔壁落座,只剩下孟夫人和汤嬷嬷主仆俩直愣愣的站在摊子前,没有坐下来的意思。
孟大人见她们主仆挡在了摊子前,后面的人没法买馄饨,便提议:“族姐,要么你们来这边坐下等我们吃完,要么你们提前过去,我跟曹娘子吃完后再过去。”馄饨摊的老汉不好赶人,他却没觉得有什么,不买就走,哪有直愣愣的站在那的。
他这话说的孟夫人有些尴尬,她往后看了眼,才发生身后排了好几个人,她脸一红,拉着汤嬷嬷往孟大人那边走,走前还说了句:“老汉,再来两碗馄饨。”买了哪怕不吃也成,她可做不到不买东西就坐在摊子上的事。
等到馄饨端上桌,曹茵吃了一个,发现这老汉没瞎说,馄饨皮薄肉馅大且口感Q弹,味道真的很不错,一口一个丝毫没有压力,不仅她吃的欢,孟大人也是如此,对比起一口都没吃的孟夫人和汤嬷嬷,不要太明显。
老汉见她们面前的两碗馄饨碰都没碰,还关心的问了句:“客倌,可是有什么忌口的?要不老汉给你换一份汤底。”有些客人不吃葱,一般会提前说,这位客倌没提前说他便放了,但看着她一点也没用,便想着给她换个汤底。
孟夫人摇头,她不吃是因为不会在大庭广众下用膳。
老汉这下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会儿有人要馄饨,他应了一声 ,顾不上这边了。
孟大人抬起头,“族姐,你们确定不吃了?”得到对方点头,他将她们面前的碗端起倒入自己碗中,端起第二碗时感受到曹茵的视线,“这碗给你,她们碰都没碰过,干净着呢。”
曹茵点头,表示她对此并不在意。
两人吃完馄饨,曹茵结完账,还不忘竖着大拇指肯定老汉的话,“老汉您家馄饨味道是这个,好吃!”
老汉笑得脸上的褶子都深了几分,“客倌下回再来吃。”
离开馄饨摊子,他们往前走了没远便到了孙记茶楼,这会儿门口除了招呼客人的伙计外,还有个看着面熟的中年男子,男子上前笑着朝孟大人行礼道:“大人,我已跟孙记的掌柜打过招呼,咱们这会儿进去吗?”他是衙门新到任的负责买卖店铺文契的吴书吏,知道大人今日会来孙记看店,一大早便在此候着。
孟大人笑着点头,很满意下属的上心。
几人从正门进到店铺,站在柜台后的掌柜见到一行人,赶忙躬身上前领路,他们家店铺可是很难得有贵客来,哪怕就是这里面穿着最平民的那一位,都有可能成为店铺的房东,都得好生招待。
茶铺一楼大堂不大,目测有个百来平,这会儿时间尚早,大堂里的客人并不多,进门左手边是茶楼柜台,也是掌柜出来的地方,柜台对面也就是进门右手边是楼梯,再往里走摆放着七个四人座木方桌,地板用青石板铺砌而成,墙体由青石和木头组成,刷的是深色的木漆,虽没多余的装饰,但也不难看,最主要的是,这样的建筑比起单纯的木头房子坚固不少。
一行人去了二楼,上面的布置跟楼下大体相同,空气中弥漫着抹布擦拭过桌面的味道,阳光透过敞开的窗户洒进室内,光线所及之处,尘埃闪烁着细微的光芒。
孙掌柜领着他们绕了一圈后将人领去了三楼,这里比起一楼和二楼四周墙上挂了不少字画,曹茵不懂这些,只当装饰画一扫而过,但见孟大人他们视线在上面停顿一瞬,笑道:“倒是比起楼下多了几分雅逸。”
吴书吏点头认同,孙掌柜弓腰答道:“都是我们东家从县里书院那收来的。”简单一句话,让曹茵听出了得意。
孟大人几人对着字画看了许久,曹茵四下打量一番,虽有不少使用的痕迹,但从细节处不难看出使用者的用心。
看完店铺他们去了后院,灶房紧靠着店铺西北角,不算小,三口大灶并排垒砌在北面,房内有名伙计正坐在灶前烧水,见到掌柜带人进来,还站起来跟他们行礼。
西墙摆放着一排柜子,靠南边有一扇小门,这会儿正关着,应是个小储物间,灶房窗沿下垒放着劈好的木柴,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灶房外不远处有座搭了竹棚子的水井,隔壁是杂房,北面一排房子两间房此刻正紧闭着,东北角是茅房,茅房与正北的房间中间隔着后院门,另一边则是一排牲口棚,此刻棚子里的马儿正惬意的享用草料,见到一行人过来还好奇的瞄了一眼。
没想到茶铺的后院面积比前面店铺还大。
曹茵十分满意,不打算去看别家店铺,朝孟大人点点头,这店,她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