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忙着给儿子夹菜:“小军,你在国外和那个女生相处的怎么样?抽空把人领回家看看呀。”
方军只顾大快朵颐,问起家里的房子、车子,又说女朋友嫌弃自己家境不好、不想结婚之类的。
“你让我把人领进门看看,我可先跟你说好啊,现在的女孩都太现实了,没房没车根本不愿意嫁,再说人家父母也不会同意的。”
“这有什么难的?”张梅不以为然,还以为那女生有什么离谱的要求:“改天我就把咱家的房子都转到你名下,你还担心什么,下次回国把人带过来就是了。”
方锦书险些没拿住手里的筷子,听妈妈这话的意思,是要把家里的房产都留给哥哥了不成?
可是,妈妈有没有考虑过她?
这房子没她的份了吗?
倒是方军喜笑颜开,把手里的空碗往方锦书面前一递,示意要她盛饭。
方锦书本想拒绝,又觉得说了也无用,妈妈不会站在她这边的,说不定还会嫌她矫情,最后还是忍了下去,不情不愿进厨房盛饭。
出来又听见方军对张梅说:“我明年就毕业了,到时候回国找工作,我一定会把她带回来,给你看看。”
张梅喜笑颜开:“好好好……”
吃完饭后,方锦书和张梅一起送方军去车站,离婚后方军和父亲生活,平时和奶奶住在郊区。
方军说自己很抱歉:“妈,我们这些年聚少离多,我又去了国外读书,好像一直都没有什么时间回来陪陪你。”
张梅的眼角有些湿润,孩子大了,终于懂事了:“你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就行了,挂念我做什么?”
这场景真是母慈子孝,方锦书甚至不好意思戳破哥哥,你哪里是没有时间,只怕都用来陪女朋友了吧?
晚上,方锦书躺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了。
听方军的意思,这次应该是定下来了,等下次“未来嫂子”正式登门拜访后,双方父母再见个面。
如果两边都没什么问题的话,这门婚事差不多就定下来了。
方锦书不免有些感慨,一转眼哥哥已经开始谈婚论嫁了,她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很快就要有新的嫂嫂,难道她真的要从家里搬出去,开始独立的生活吗?
她舍不得离开这个住了二十多年的房间,这里有她生活的点点滴滴,墙壁上画着她成长的身高线、书桌上有考试的痕迹、衣柜上还有“哆啦A梦”的贴纸……
原来女孩子长大了,真的是没有家的。
……
另一边,崔家别墅里,崔书桐的右腿又开始痛了,额头都冒出了豆大的汗滴。
看着儿子这么痛苦,崔长年心疼不已,让老徐请到了一位北城(帝都)的权威医生,李教授。
崔裕景看着名片上的医生和地址,一脸疑惑:“爸这次怎么找了北城那边的骨科医生?”
苏清解释:“有些病有地域性的特征,而治病也是有地域属性的。”
“比方说,寒冷地带每年滑雪骨折的人数不胜数,骨科接触了大量临床数据,所以寒北地区的骨科医院是全国最厉害的。”
“还有某些地区喜欢吃辣,所以肛肠医院很多;南方某些地方喜欢吃菌子,所以治幻是最厉害的;而羊城人喜欢煲汤,所以中医养生是最厉害的。”
李教授接到老徐的电话后,当天就赶过来了,
看着风尘仆仆的李教授,苏清惊讶不已,面前这人不仅是帝都某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也是她敬仰不已的业内大佬,可这样的大佬,也要亲自上门给崔书桐看病。
只是一个电话,就能轻易让医生从大老远的地方赶过来,虽然麦姐没透露过,但她有强烈的第六感,崔家父系一族,都不是寻常之辈。
她再一次感受到了崔家的实力。
李教授先是看了看崔书桐的双腿,接着又说要看看病历单,苏清在方锦书床头柜拿出一堆病历单,还有之前拍的片子,都拿出来给他看了。
李教授粗略扫了一眼,视线停留在右腿的片子上,还对着灯光,仔细看了起来,越看脸上的表情越凝重,又翻了翻诊断书。
诊断书上写的很清楚:
【“右胫骨上段骨皮质断裂,胫骨平台塌陷,骨块分离,右腓骨头骨皮质不连续;右膝关节腔积液、积血……”
“右膝关节髌骨内上侧异常信号;右膝关节髌骨重度退变;右膝关节少许积液;右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水肿……”】
李教授是个性子直爽的人,讲话比较直白,看完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找好康复医院了吗?”
崔长年忧心忡忡:“李医生,这是、什么意思?”
“没人告诉你吗?”李教授有些疑惑:“我听说你有专门的医生,这么简单的片子,不至于判断不出来。”
崔书桐摇了摇头,面如死灰:“李医生,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
他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李教授觉得很可惜:“小伙子,你这条右腿怕是好不了,以后就只能拄拐行走了,要早点接受现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