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鸣——快,给叔么响一个。”
小鸣就在外阿婆的怀里,努力地摆动小胖手,看着可好笑了。小彬摸了摸虎子的肚皮:
“师父,我去把药材拿出来给师祖吧。”
夏淼点头,石彬又跑进来跑出来,给夏清看过了药材。夏清知道他是儿子收的小徒弟,有意考他,里面的药材名字和药性,本以为这几岁的小孩记不得多少,谁知道他还真能说得头头是道,把他说得很是高兴。
粉皮丝里还卧着个蛋,虽然不是煎的,但有些油腥已然很好了。夏淼忙不迭地坐下来,先喝了一口清汤,混着鸡蛋的香味,还有米粉的味道,再往里面放腌菜和腌辣椒,味道太美了。
“好喝!阿爸的手艺太好了,我想这一口腌辣椒好久了,家里的辣椒都摘下来晒干,还有剩下好多,就等着跟阿爸学那腌的法子。”
“整天就惦记这一口啊?行,等会我就告诉你,你大哥后院种了一片辣椒,每日都能摘些下来,攒个几天就去卖,今天刚好晒了两天了,能做腌的了。就是家里的蒜头不够多,都添进去有个香味也好。”
夏清身子并不好,也不能长久抱孩子,他就把孩子放到小床上。这小床是武非专门找人打的,虽然每日抬进抬出有些麻烦,但叫孩子在小床上玩,总要干净些,洗衣服都省事多了。
小床就在桂花树下,能躲个阴凉,小鸣戴着银手镯在小床里爬来爬去,很是高兴,铃铛声就没断过。夏清一边逗着小鸣,一边和夏淼讲话:
“你们买这银镯,可花了一二两银子吧?这种带铃铛的,我记得你大哥说过,县上要卖二两呢。”
“哪有那么多阿爸,你看它那么细那么小,我们在省城买的,哪花的了二两,不到一两,我记着是九百文。”
夏清点头,拨弄了下铃铛,小鸣眨眨眼笑了起来。昨晚没仔细说,怎么就去省城了呢?
夏淼这才把他们和云飞哥的兄弟们一块去省城卖药,如今十里八乡的药材都收,虽然利润不高,但隔个半个月一个月的就跑一趟能挣上一二两银子,一个人分得到三四百文钱,很是不错了。
因为收药只是顺便的事,平日里还能干农活,药都是别人送来,只要抽出几天来卖药就好。如此干下去,他们一年内每人就能多存上几两银子,比起只种地和打零工,能挣不少。
夏清没想到自个儿的哥儿和哥婿还有这样的决断,真是穷人的娃儿早当家,经历了太多苦才懂得多了。他见自家小哥儿吸溜着粉丝,心里高兴:
“这可是你大哥在打下新米的半个月里就到镇上给你买好的粉丝,说你喜欢吃,早早备着你来了吃。他们今年就只有一亩水田一亩塘,打下的稻米少,全都留着作粮食,不舍得做成粉丝。”
夏淼点头,他和云飞哥打的稻米也不多,但还有一季……而且秋税还能比夏税少,能用银子抵,到时候他们家的稻米就多了。
“阿爸,我们打算回去就烫一回粉皮,做一麻袋的粉丝,到时候多方便吃呢!三亩地秋粮还没下来呢,到时候下来了,也不愁粮食。”
“别了,不是说要起新屋么?你们请来的帮工得吃三四个月,粮食不嫌多,留着那时候吃吧。何况我哪来的时间去给你烫粉皮?”
夏淼张张嘴,忘了这个了,因着他爱吃,他还和云飞哥要多弄些呢……算了,干脆买一些,还是把粮食留着吧。
这边正说着话,挎着篮子的垚哥儿回来了,他见夏淼还在吃朝食,笑了笑:
“豆腐和蛋,刚好那个叶阿婆家有多的蛋,全是按镇上的价买的,两文钱一个。回来的路上,见塘里的莲子结得好,摘了几个,来吃——来,那个……小孩和阿婆,都来吃——”
几个人都围到桌边坐下,就剩下小鸣在小床上,扒拉着栏杆,看着他们的方向滚来滚去,嘴里还啊啊地叫着。垚哥儿走过去,抱起他来,他果然不叫了,乖乖窝着,又去摇他新得的铃铛。
“哟——这是谁给的小铃铛啊?好漂亮的铃铛,给阿爸戴吧。”
小胖子举着手到他跟前,又很快撤开,爱心地摸摸手镯,那小模样别提有多好笑了。大家都笑起来,夏淼喝掉碗里的汤:
“大哥,这是我和云飞哥给他买的,我们看着好看,小鸣一戴上,果然好看。”
垚哥儿坐了下来,几个人都剥起了莲子,刚摘下来的嫩莲子,脆生生的,甜丝丝的,外阿婆都吃得动。几个人剥了起来,夏清把碗洗了,便道:
“我寻摸到那塘鲤村的山上有几棵八角树,上回看还没熟,淼哥儿,你陪我看看去,要是熟了,我们全家一块摘去。”
夏淼应了一声,便交代外阿婆和小彬都在这儿等着,他们去去就回来,这就和阿爸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