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穿越]掀翻大宋 > 第24章 竹口忠义民

第24章 竹口忠义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这小子不要拘谨,坐下来答话。”陈文昭让家人拿了两个在厨房热着的肉馒头来,“吃点点心,跟我说说,这两月不见,你怎当了押司了?”

潘邓本想言简意赅的将自己的情况说了,但是陈文昭问得很细,他便一五一十都按实情说了一遍,眼看时间已经到了后半夜,陈文昭想到他是个少年人,今日又上阵擒匪,便叫他去休息。

安置了潘邓,陈泽重新进屋里来,拿了洗脚水,“夜已五更,老爷莫要操劳,早点睡吧。”

陈文昭这才想起,那董平派来传信的人没到之前,自己本想洗洗脚便睡觉的,一被打岔,已是这个时辰了。

他脱了鞋袜泡脚,说道,“你看这个潘邓如何?”

陈泽在旁边将蜡烛剪了线,火光晃晃的,“老爷既然问了,那说明潘小义士必有过人之处,寻常之人可入不了老爷的眼。”

陈文昭说:“此子肖我。”

陈泽没想到会听到这么一句,转过头来,细细一想,“我刚才在屋里也听了,这潘小义士逼迫大户纳税,和老爷当年作县令时火烧大户一事颇相像,不过老爷那时凶险得多。”

陈文昭笑了,“他才多大的人,当个多大的官?能有这份心力手段已是难得,更别说他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就能让竹口村改头换面,我问你,之前和你提起竹口村,你想的是什么?”

想的是什么?自然是杀官落草。

“此事过后,再想竹口村呢?”

陈泽领悟,“这么说起来那小子真有些手段,借着他说的那个乡村扶贫,既能拉拢人心,又能将夏税收齐,也算是解决他们老县令出的难题了。只可惜千里马不遇伯乐,他这一番竟是瞎忙活……”

陈文昭又摇摇头,“你说他这些是手段?他能不能得那老县令赏识不重要,他能在短短时间之内,让村民们挣到钱,让他们把夏税交齐,甚至连秋税都不在话下,这件事本身才最不寻常……”

“换了别的在任上十多年的县令也不见得就有如此心性,头脑手段皆备,此子宿慧,又一心向民,若是肯加雕琢,不难成栋梁之材。”

陈泽听到最后睁大了眼睛,“老爷莫不是想收他做弟子?”

陈文昭默不作声。

陈泽便更惊讶,问道:“老爷可记得多年前罗真人卜卦,言老爷命中仅有一个弟子,且命格极贵?”

陈文昭当然记得,“我虽不信僧道之说,但当日卜卦,这么多年也没忘记。”

陈泽心想这便对了,他家陈大人也有名望在身,文坛之中更有厚望,有多少人想要自己的子侄拜陈文昭为师,都被他家老爷拒绝了,他还当是老爷记得当日谶言,想要精挑细选呢!怎今日竟然不挑了,选中这么一个没读过书的?

陈泽不由扼腕,他声音放轻了,用气声说话:“老爷日后必能飞黄腾达,那日谶言,依小人之见,是说老爷日后会给太子做老师呢!”

给太子做了老师,那不就是能当宰相!

陈文昭擦擦脚,“我可当不了那位的老师。”

陈泽刚想拍马屁说自己大人才学过人,必能作太子老师,可仔细一品,怎么感觉陈大人语气不咸不淡的,好似十分不在意还有些嫌弃呢。

“……我这些年不收徒,为的就是那句‘命格极贵’,你还当是什么好话,我只怕有所妨碍,索性这个潘邓出身贫寒,倒正好相宜。”

陈文昭勾起嘴角,十分开怀,“我虽不信僧道之说,却也觉心里惦念,怕惹灾祸,一面又确实有没有看上眼的……昨日与明通判论当朝局势,说起如今做官不看科举看人情,已想到他一回,今日他便来到我府,这个小子既合了我的眼缘,又正好破解那‘命格极贵’,想来是老天赐给的好弟子罢!”

*

将匪盗收押进牢房,第二日清早,陈府尹面见了竹口村的乡勇,亲自夸他们义勇无双,拿了一面旗子过来。

“早年间地面不甚太平,民间自结社守护乡里,福建保伍,河北义勇,西北忠义,都是有名号的乡间大社,今尔竹口村民能集结剿匪,守护乡里,可见我大宋儿郎都是忠勇好汉!”

他把那面旗子展开,“我往年在西北秦凤军做过一任府尹,那里北邻辽国,西接西夏,民间乡间结社自保十分常见,这面‘忠义’之旗是当日血战辽国侵扰的忠义团之旗,我见尔等亦有忠义之心,便赠此旗,再赠尔竹口村乡勇白金绢布,以奖嘉行。”

潘邓带着人谢了恩,乡勇们个个面上红光,出了府衙依旧激动得说不出话。

一行人里只有罗青沉默不言,他大步走到潘邓身前,跪地作揖,“往前多有得罪,是罗某四六不懂,好坏不分,还望押司恕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