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镇定自若地告诫凤龙。
凤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
观看大船和大船上的水勇操练完毕,武曌起身,在母后皇太后富察氏的陪同下准备回行宫。
此时,再次下定决心的怡亲王允祥一个箭步上前,当着满朝文武以及在场的满蒙汉八旗将士们的面朗声恳请道:“太皇太后贤德圣明,泽被苍生,理应登基临朝,女主天下!”
“恳请太皇太后顾及天下百姓,临朝登基!”
老八、老九为首的爱新觉罗家的宗亲们跟着跪下恳求。
武曌看向一旁站得笔直的年羹尧。
年羹尧心领神会,躬身行礼:“太皇太后——”
以年羹尧为首的诸多武将和汉臣们也顺势跪了下来。
满蒙汉八旗将士们见势,跟着单膝下跪。
“恳请太皇太后怜惜天下子民!”
“女主江山乃是牝鸡司晨,大逆不道至极,不可再提!”
武曌冷冰冰地说着,迈着稳重的步伐走向辇车。
富察氏想了一下,快步跟上去。
“太皇太后——”
……
回到行宫的武曌依然面色严肃,不苟言笑。
富察氏见状,越发战战兢兢:“太皇太后……”
“你如今已贵为皇太后,不必在哀家面前如此拘谨害怕。”
“太皇太后宽宏,但媳妇终究只是媳妇,媳妇在太皇太后面前不敢有丝毫放肆。”
富察氏保持着低眉顺眼的姿态。
武曌抬手,盘弄护甲:“你此刻心里其实有很多话要对哀家讲,对不对?”
“媳妇——”
“但说无妨。”
武曌示意富察氏直言不讳。
富察氏深吸一口气,看了眼左右:“媳妇想知道太皇太后对今日之事的真实态度……”
“哀家方才说得还不够明白吗?”
“媳妇以为……”
富察氏再次欲言又止。
武曌抬手,示意众人退下,只留富察氏一人:“这里没外人,你有什么想说的就直说吧。”
“媳妇……媳妇……”
富察氏鼓足勇气,对武曌道:“媳妇以为怡亲王等人所言并非毫无道理。”
“哦?”
“世宗皇帝驾鹤西去十余年,大清江山的大小事务始终由太皇太后裁决处置,媳妇虽是女流却也觉得……太皇太后对大清江山的功绩……或许怡亲王等人所请,正是天下人的心中所想。”
“你当真认为他们发自真心地请求哀家称帝?”
“媳妇……”
“你还是太年轻了。”
武曌温情地看着富察氏:“他们在正月那天集体请求哀家登基称帝,名为恳请,其实是试探哀家是否有登基称帝的野心,今日请哀家登基称帝,则是因为看到年希尧督造的船队停靠在港口,竟比传闻中更加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心中颤抖,担心年家有篡权夺位的野心。”
“所以太皇太后……”
富察氏若有所思。
武曌见她孺子可教,进一步指点道:“三辞三让的传统虽然繁琐,却是蕴藏着大智慧大道理。”
“媳妇明白了。”
“你明白了什么?”
武曌反问。
富察氏低声道:“太皇太后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皇上铺路,毕竟纸包不住火,皇上是女儿身这件事迟早要大白于天下。与其到时左支右绌疲于应付……不如让天下人逐步接受女皇……”
“还有呢?”
“还有……”
富察氏露出苦笑:“媳妇愚钝,暂时没想到更多。”
“没关系,你还年轻,有大把时间跟在哀家身边慢慢学慢慢懂。”
“谢太皇太后栽培!”
意识到自己将来有可能得到什么的富察氏欣喜若狂,谢恩的同时补充道:“富察家世世代代永远效忠大清!”
“哀家也是为了大清江山的千秋万代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武曌做出无可奈何姿态:“倘若先帝能够……哀家又何苦……哀家原本一心盼着先帝快点长大亲政,自己好搬去圆明园颐养天年……可惜……正所谓时也命也……事到如今,为了世宗皇帝和先帝的大业,哀家或许也不得不辛苦受累,成为名为女皇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