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皇帝这边的后续剧情比较复杂,他不仅成了火烧冷宫的幕后黑手,灭口事件也甩给他。皇帝的扮演者王旭看到新剧本无奈摇头,黄老一身大内总管造型,笑着调侃他:“心狠手辣、专业背锅,好父亲啊。”
新剧本加了福顺公公安排心腹散布消息的情节,暗示慕容皇帝是幕后真凶。慕容弘稷又把团灭安乐公公的锅也甩给了慕容皇帝,足足两口大黑锅压得王旭只想撇嘴。
火烧冷宫当晚,慕容皇帝一直在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原本剧情中,慕容皇帝只是默认事态发展没有干预,福顺公公李平只在尘埃落定后汇报了一次消息。
现在改成了汇报两次,第一次在慕容弘稷带人赶往冷宫时,李平得到消息赶紧向皇帝报告。得到的命令是藏好行迹,暗中护卫太子安全。
第二次在当晚一切都结束以后。原本只需要帮忙清理痕迹,事后调查无果,做成悬案。最初的剧本里只有小曹太监一个人的证词,给出的说辞是太子冲进火海,所有人冲进去阻拦,小曹被太子近卫救回一命,其他人都葬生火海,太子回宫后大病一场。
这种理由信吧,太傻了,不信吧,又查不出什么。最后不了了之,曹安护卫国本有功,赏赐好好安葬,事件草草收场。剧本里好多事都做成了悬案,皇后的手下就是查不明白,显得很无能。
现在有小曹太监和被暗卫取代的宫女眼线帮忙搅和,这个宫女的角色还是几天前由叶执提议,特意给舞蹈指导于静加的。两个二五仔干扰视线,又有慕容皇帝背锅,剧情终于不那么降智了,至少皇后手下不会显得太蠢。
另外小杜又加了一处情节,小曹太监投靠太子后立功心切,第一天就将皇后安插在太子身边的眼线名单交给了卫弘,名单上第一个就是太子近身大宫女的名字。卫弘将名单交给慕容弘稷,打趣说:“要不要介绍这两人认识一下?”
“没必要。”慕容弘稷拿着名单看的仔细:“曹安这干儿子倒是乖觉。只要他肯乖乖做事,我不在意他对皇后还有几分忠心,又有几分忠心于我。”
卫弘:“殿下请放心,属下不会给他背叛的机会。”
说回第二次汇报,李平将今晚发生的事全跟皇帝说了,只除了慕容弘稷想把黑锅丢给皇帝这件事。负责暗中保护的影卫为了隐藏行迹,躲的有点远,根本没听到这边密谋了什么。
听过汇报,尤其是听说太子对着倒塌的宫殿哭得很伤心,慕容皇帝沉默了很久,最后长叹口气,特心疼的说:“是朕太心急了,不该借那毒妇之手,该做的更自然些才对。”
李平劝道:“长痛不如短痛,太子殿下会好起来的。再者皇后胸中恶气,出在她们身上,总好过对殿下动手。今日之事皇后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该如何行事,还请陛下定夺。”
慕容皇帝:“大战在即,防隅军是时候该清理一下了。要追查属下的死因,还是护住手上的筹码,该如何选择皇后拎得清。”
慕容皇帝的想法很简单,给皇后找麻烦,她自顾不暇,哪还有闲心调查几个奴才的死因。也是在提醒皇后,你的目标是我,别总跟小孩子过不去。也就是皇帝的这一系列动作,把慕容弘稷甩给他的黑锅背实了。
在皇后看来,自己的一切行动都在皇帝的掌控中。自己烧掉一个无关紧要的冷宫,皇帝借机暗中杀我心腹还不够,还想凭借救火不力的错处,清理自己安插在防隅军中的亲信,更有牵连禁军中势力的趋势。
皇帝以调查起火原因和曹安等人死因为由,对宫里进行大清洗,每天都有各宫的眼线被暗暗处理掉。皇后这边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自己编了理由结案。曹安几人烧焦的尸体在冷宫里找到,皇后说他们是奉自己的命令救火,葬生火海属于忠君之命,乃有功之臣。
罪责归属到防隅军头上,他们救火不力,该严惩。反正自己在防隅军中的亲信都被清理了,剩下的都是皇帝的人,能拖下水一个是一个。
皇后特意找皇帝谈过一次,明面上是说后宫清理动静太大,弄的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宫里气氛过于紧张。实际上是提议各退一步,意外火灾而已,你停止清理后宫,我不找你防隅军的麻烦,彼此各退一步。
皇帝乐得让事件尽快平息,彼此同时停手。现阶段还是宫里的小打小闹,再闹下去,皇后背后的势力该在朝堂上找麻烦了,那才是真头疼。
而慕容弘稷在将黑锅甩给皇帝后,以感染风寒,卧床静养为由,躲在东宫里看热闹。每天都要从卫弘那接到好多宫中消息,计算着各宫损失,暗暗寻找下一个契机,布置下一步棋局,直到事件平息。
改过之后谋略部分有多精彩不好说,反正双方斗的挺热闹。皇后和皇帝等配角的戏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演员们都很乐意配合。至于多出的时长该在谁身上找补回来,管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