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浓厚了起来,几声浅淡的蝉鸣声开始此起彼伏。
倘若不仔细听,着实是听不到的。
杨珺带着挑选好的粽子,朝母亲的卧房走去。
每年万家灯火团圆之时,便是母亲忧心之时。
走到门口时,刚好碰到了杨明菡,杨珺看了看她手中的粽子,莞尔一笑,原来她们姐妹也是心有灵犀的。
门被推开,一大一小两个人手捧着粽子从外面走了进来。
虞秋迟从床上缓缓坐了起来,眉间含着笑意地看着自己的两个女儿,柔声道:“来给母亲送粽子呀。”
杨珺轻轻“嗯”了一声,便将手中的托盘放到了一旁空置的长桌之上。
动作间倒是十分的熟稔,她领着杨明菡坐在了床沿之上。
“母亲,明日便是端午了。”,她仔细端详着母亲脸上的神色,手中的动作却没有片刻的停留,纤长的指尖轻轻挑开,一个白润白润的粽子就这般显现出来了。
浸润着油光,在烛火的映照下,香气也开始浸染了出来,
倒是勾出了杨明菡肚子里的小馋虫了。
她撇了撇嘴,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杨珺手中的动作,出声提醒道:“二姐,我也想吃。”
可她不想着动手剥,因为沾了手的黏腻感一点也不舒服,所以她便盯着杨珺手中的粽子。
明艳的面容上带着几分乖巧的笑容,她抱着杨珺的手臂,轻轻摇晃着,软着声音重复道:“二姐剥的粽子最是香甜了。”
言下之意呼之欲出。
可杨珺就像是没有听到般,认真地敛着眉眼,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手上的粽子上。
虞秋迟笑得愈发开心了几分,她就这般看着自家小女儿撒娇。
便是心中的不快都除去了几分。
可她心中还是记挂着远在边关的夫君和长子,每到这种节日时,想念便会愈演愈烈,似是架到火焰上反复炙烤。
早些年间她也曾追随杨述古,也就是杨珺的父亲奔赴沙场,看尽长河落日,黄沙漫天,感受着罡劲的风迎面而来,带动起飘扬的长发。
粗粝的风从她的指尖流过,脚下踩着的便是国家的疆土。
即使日子过得朝不保夕,她也不曾害怕过半分。
因为她知晓杨家男儿的雄心壮志,所以她选择了无条件的支持。
唯一的要求便是能活着从边关回来。
想到这,她眸中的湿意愈发明显了几分,可虞秋迟又怕被心思灵敏的杨珺发现了。
便轻轻柔柔地打了个哈欠,故作困倦地拂过印上了岁月痕迹的眼角。
显然一幅极为困倦的模样。
却还是被细心的杨珺发现了,可她没有戳破,而是朝杨明菡低声商量道:“母亲乏了,不如我们回去吧。”
怕她不同意,杨珺又道:“回去二姐给你剥粽子吃,再配上些芸华煮的茶,定是美味至极。”
饶是还想继续待在此处的杨明菡都不禁咽了咽口水,迫不及待的站起身来,“二姐说话要作数哦!”
眉眼间的小表情,便是一分不落地被杨珺看了过去。
“作数,二姐说话作数呢。”
就这样,风风火火赶来的一大一小,又风风火火地离去了。
虞秋迟看着她们的背影,欣慰感油然而生。
杨明菡走出了门口,便直言道:“二姐,母亲知晓我们此番的来意吗?”
她想得和杨珺一样,今夜此番前来便是能纾解母亲心中的郁结,逗得她开心几分。不然,一个人清清冷冷地守在屋子中,兀自悲伤,只会导致原本就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
杨珺看了看心思细腻的杨明菡,缓缓点了点头:“走吧,我们去吃粽子。”
悠长昏暗的小路上,杨珺手提着一盏小灯,和杨明菡慢慢朝前走着。
身后的影子在灯火的拉长下,来回摇晃。
却在即将消失的下一刻又疯狂生长了出来。
直到脚步声慢慢隐入夜色中,灯火也变得愈发渺茫。
杨明菡自吃完了粽子便困倦了,可她又不愿回到自己的卧房里,便使了个小性子。
猛地朝杨珺的榻上躺了起来,半点不理会杨珺的劝阻,闭上眼睛便嘟囔道:“我睡着了,我睡着了……”,生怕二姐不相信自己,她故意翻了个身,将床上的锦被全裹在了自己的身上。
这下杨珺可是赶不走她了。
杨珺本想吓唬一番,哪知她顺势而为,裹上了锦被。
反倒让她无从下手了。
她弯了弯眉眼,笑吟吟地看着床上的孩子,只感觉空荡荡的内心渐渐被温暖给填满了。
直到确认杨明菡彻底熟睡之后。
杨珺转过身去,开始收拾着明日要带给谢浔的东西,丝毫没有听见身后传来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