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我只能记清王的容貌,其他的都忘名了。王酸酸的,味道不错……
这日清闲些,胤禛便想着再赏些人,边练字边赏。近来宫里不少事是马尔赛(祖父图海,曾平定察哈尔、吴三桂)看着,做得不错,马佳氏向来重视家族名声,望马尔赛也能完名,便赐了个“远绍前徽”。
各部最近也辛苦,便赐户部尚书田从典“清谨公方”,望他廉洁。吏部侍郎史贻直赐“文昌清望”,为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礼部侍郎蒋廷锡,上次画的同心兰还没赏,赐个什么好呢。
“礼部将皇上诸事张罗得还不错,蒋廷锡又是仔细绘画……”胤祥站在旁边看着,听胤禛方才念叨蒋廷锡,便随口一说。胤禛仿佛被提醒了,顺笔写下“黼黻丝纶”。这四字复杂,但被胤禛安排的参差有序,连笔如丝而不断,字本身就是所谓的“黼黻丝纶”,真是华丽的帝王之书,如书如画,胤祥看了都有点羡慕,早知道不提醒了。
胤禛说要赐内阁学士查嗣庭,随手写下“木天清望”。胤祥思忖,这又是胤禛自己想的什么词吧,“木秀于林”,看来是夸查嗣庭才华高品行正。胤禛写完看看胤祥,看胤祥一副了然样子,也不作多余解释。接下去是翰林院侍读刘于义的“玉堂清要”,倒是简单,是什么就写什么。
只是,“刘于义有什么特别的?”胤祥直接问出心里的话。胤禛解释道:“他虽在南书房办事,也是山西学政。上次我随口问巡抚诺岷,道他做的不错,不仅管自己的,对地方百姓的饥饱也很上心。”胤祥点点头,没想到朝中可用的人还真不少。
胤禛又想了想,“张照也不错……”胤祥一听,心中生出一点不满,嘟囔道:“又是那个松江十二俊……”胤禛抬眼,疑问道,“又是?”
胤祥认真清算给胤禛听:“前十日,你夸这张照给你拟的旨,字真是不错,后来一问,说是早年学董其昌,中年后又学了不少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的,你就更开心了,觉得真的兼容百家。他最近还在认真研究赵孟頫,你总喜欢跟他说上两句……”
胤禛都没想到自己和张照有这样的交流,兴致来了:“就这样?你不是上次还夸励廷仪写得好么。”胤祥就知道胤禛随便就能举出自己这样的例子,早就留了后手,“还有上次,张照编圣祖训二十四条,你半夜都不睡,就是要为他作注,题名作‘圣谕广训’,还照疏请下学官,令学童诵习……还夸过他戏写得好……”
胤禛无辜反驳:“圣训是我让人写的,却也不知是哪个学士写的,作注是我自己感兴趣,学童诵习也是应该的。至于戏……”还没解释就笑出了两声,惹得胤祥更生气了,说不过胤禛,只好将自己最受不了地说了出来,越说越小声:“主要是,你还夸他俊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