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寺再无更多特别处,几人逛罢便出门上了备好的马车往恒山悬空寺去了。
一路向东南行,在山川中穿行,微微颠簸中也让人感受到此山势险峻,坐在其中的人有些害怕,造化与百福也异常安静。好在路经桑干河,又沿着浑河支流,不算太久,两个时辰后,便至北岳恒山脚下。
自古民间崇拜山神,帝王寻猎封禅,以高山“峻极于天”,称高山为岳。“汉宣帝正式下诏书,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也就是天柱山为南岳,大茂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后隋文帝又将衡山定为南岳,太祖时才正式移祀北岳于浑源恒山。”胤祥躺在胤禛腿上,听到外面的侍卫禀报进恒山了,跟着想起,当年读书时,胤禛给自己耐心讲过五岳之名所由的话来。之前自己代太子去泰山封禅过,但其他几岳确是没去过,印象越发得少,多亏胤禛今日将自己带来,过去读书时被教的记忆又在脑中浮现。
胤禛小时就很喜欢看书,据说他八九个月时就能说话,到两岁时就能读书了。胤禛小时候会说话得很早,但一点不像如今这么话多,他很安静,一两岁静静地观察着世界,两岁时便能在没人教的时候自己看书读书,所以等六岁刚进上书房时他就不仅能听懂师傅所讲,懂的也比其他兄弟多多了。他常懒得听师傅讲课,就是一边管自己随意看看书,一边听一些,就这样最后功课也总比其他诸皇子成绩好得多,仿佛什么都能精通,知道得多得往往超乎师傅所想。大概因为读书对胤禛实在不算难事,于是很快非必要情况下,没有兴趣,胤禛也就不怎么看书了。过去看的,统统记得很清,非要看的,读过也都比别人记得确切,实在没兴趣贪得无厌地再学更多作掉书袋用。相反,他常常找机会就出宫到处走到处看,所学所看,大多是因为发现了什么喜欢的人和事。就这样,又让胤禛比别人所思所想得了更多,用得更是自然得心应手。当然学得快和好在胤禛看来也是上天的惩罚,由此想得比别人多,想得也不停,面对什么都不怕都显得轻松,心中的负荷也是旁边因天赋嫉妒自己的人难以想象的。例如,在书房读书就被胤禛看得越来越无聊,后来要不是因为胤祥,胤禛老早就想开府出宫了,忍了许多年实在不易。
胤禛在历史上最喜欢的一位皇帝就是汉宣帝,于是当初讲到封禅事,胤禛顺口就跟胤祥说起这五岳的说法是从汉宣帝开始的,让胤祥少见地记得很久。大概是因为胤祥从小也在想,如果胤禛能当上皇帝,一定和汉宣帝很像,长得应当不错,对人用心也专,只是那时还不知道谁是胤禛的“故剑情深”。自知道胤禛欣赏汉宣帝,行事风格也像起,胤祥便莫名有点羡慕,世上怎么会有那样用心的皇帝,虽然是兄弟之情,他将汉书上那一段还是读了几遍,“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自立许婕妤为皇后。”总是感慨,能有如此魄力,难怪胤禛喜欢这样的皇帝。只是聪明的人一旦想不开了,便会信命运与鬼神。知道汉宣帝统治后期乞灵鬼神,胤祥也想过,希望胤禛如果坐上皇帝,他能找到自己的“故剑”并能陪他久些,免得太寂寞想不开。后来胤禛真登基了,胤祥也曾想起来自己这番傻想,担心自己算不上“故剑”。好在最后发现果真是自己,在见了胤禛自坐了帝位后无数孤独的瞬间后,如今的胤祥更能理解汉宣帝为何晚年想不开了,心里也默默鼓励自己要再三坚持,一直陪着胤禛才好。
“祥,在想什么?”胤禛低头看着胤祥闭着眼,貌似也没睡着,大概在想着什么,温柔问道。“没有,胤禛。”胤祥可不准备再说出真心话被胤禛笑话。胤禛笑笑:“想汉宣帝了?”倒是丝毫不留情地一语道破胤祥天花乱坠的想象。胤祥一听,突地睁眼,看向胤禛:“你喜欢的皇帝,我为何要想。”胤禛幸福回:“是。快到了,你要起来看看吗?”胤祥很听话,立马坐了起来,朝窗外看去。风大,飞沙走石,山高险峻,山上皆为黄石,很少有绿树,只到处是无花的桃树,想来春天时这光秃秃的山上开遍粉色,定然更显坚韧。胤祥如此思索着,便远远地望见了,悬在对面绝壁上的一座寺庙,看来那就是所谓悬空寺了。
山风真大,未至胤祥已是感慨,”这寺怎么还能悬在那,这样大的风将山石都吹下来,这寺还能上人吗?”胤禛点头肯定:“从北魏就有了,已是上千年,趁现在还再来看看,指不定哪天就被吹下来了。是很危险,王子要是不敢上,就在山下接着我。”胤祥白了这矫情的胤禛一眼,“要掉一起掉,我可接不住你。不过,可以让允禄走前面先试试。”胤禛笑着同意:“好主意。”
允禄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大风刮得又打了个喷嚏,看着那悬空的寺,对允礼感慨道:”这个真的能上吗?”允礼兴致勃勃:“你应该担心今晚皇上会不会要你睡那。”允禄一下子抱住了自己,突然安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