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一早过得很快,但这日所要忙碌之事也有许多。
上月在午门见马尔赛所领官兵惰怠,胤禛便以三年为期叮嘱之,但吏部兵部之腐败懈怠无能现象并不是一边一角、在朝夕间可解决,于是从那之后,胤禛又加强了在吏部、兵部内的整顿肃查,这日恰得回响。吏部尚书朱轼、兵部尚书白潢由此皆被传来安排改善考核事。
朱轼与白潢到了,胤禛并未设屏,两位尚书向皇帝与怡亲王行礼罢,便被赐垫坐于暖阁炕前。气氛虽是平和,但聪明熟练如两位尚书心中都已隐约知此来所为事之重要。只听皇上淡淡开口先问:“两位尚书在兵部、吏部已是许久,对手下官员可都满意?”两位尚书屏息静气,皇上这话问得突然,倒让人不知怎么回答。白潢是个直言不讳的,资历更深些,也便当仁不让先开了口:“回禀皇上,微臣观之,可堪用者终究寥寥。”皇帝并无动静,没有打算回复,朱轼自知已是不得隐瞒之时,也大胆复议:“回皇上,臣于吏部所见亦同兵部尚书所言。”胤禛见两位大臣虽小心翼翼倒都能真诚以对,便也不绕弯子,直言所要谈之事:“是,世祖以来,我朝三年举行大计。五年举行军政。其居官优者、列为卓异。劣者、分别轻重、置之八法。所以澄叙官方。劝善惩过,典至重也。三年举行大计。五年举行军政。其居官优者、列为卓异。劣者、分别轻重、置之八法。所以澄叙官方。劝善惩过,典至重也。”此话一出,两位官员便知皇上要说的是文武官员考课之事,此事确是如今官员不勤之关键所由。大清考课分四格,先皇在时,为巩固社稷,百废待兴,颇重人才,以才为先,守、政、年在其后,然而先皇晚年官员们素质已全,守则有缺,贪污腐败已很是常见,且未能得到关注,明眼的大臣如朱轼、白潢等看在眼中又不敢妄言。真是难得,新皇改了许多地方,已是将四格中的“守”提为首要,如今终究是要详细说到此处来了,两位正直的官员脸上自然都是郑重。
胤禛见两人脸上都出现了自己想要的态度,便也大方说起近来自己所查之弊:“朕思卓异八法,所举所劾,不过十数人。而平等供职、不列举劾者,尚有多员。如文官仓库之盈亏,办事之能否,武官骑射之优劣,训练之勤惰,皆未填注考语。是考课群吏,尚有遗漏之处也。”文武官员如今的考课有“八法”,沿袭明制,经胤禛调整,分为贪、酷、罢软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等八项。每每大计考察后,官员照四格会分为卓异官、平等应留官与八法应去官三等,先皇时要求考官根据四格为三等官员评注等级,出具考语。胤禛之前已是省去卓异与八法官员填四格之麻烦,只评平等官。如今胤禛正是查到考官们所举之卓异官员与所弹劾之八法应去官员,三年一次竟也只能得出十数人,而占绝大多数的平等供职者,竟也往往未根据四格予以填注评。胤禛一想便知,如此行事怠惰随性,当然会滋生许多错判枉法事,随意拉去几个被排挤的充任八法,推几个会来事的地位高花钱多的当卓异,然后随意安插与纵容那些不能好好办事的作平等继续尸位素餐,真是当官当得好轻巧。胤禛一推便知,所以特将此话直说与两位尚书听,以明己整顿之心。“两位尚书以为此事该如何整治得好?”胤禛并不多言,让这些更熟悉自己部里乱事的尚书亲自言计。
两位尚书一听皇上冷静的询问,心中又是尊敬又是慌张,毕竟这么些长久的问题,也是自己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敷衍过去了的,谁知这位皇上会连这个都督促起来了呢,于是不约而同地跪在了垫子前,向皇上谢罪。白潢依然先行发声:“皇上赎罪,以往是我等监察不力,以致有此等偏差。微臣伏思,不如……嗣后俱于大计军政之年,令督抚提镇、注明考语,造册报明吏兵二部,务期秉公核实。”白尚书是个正直有良心的,知道自己资历更深也总能先行回应问题,一旦被看破倒也羞得快,立马给自己部揽上了责任,并且敏锐觉察皇上偏叫吏部尚书一起来,无非是想吏部一起办,于是也直接在承诺里拉上了吏部一起管办此事。朱轼当然也以为然,虽然反应没有白尚书快,但单从奉公立场,他也立马呼应向皇帝承诺:“臣定当协吏部一同整肃,力使文武官员见严明之察,中高尚之为。”胤祥观察着两位官员,被胤禛引导得一唱一和,真是默契,心中也感叹胤禛的御臣之术果然是日益精进了。正想着,胤禛倒回头突地问胤祥:“王弟总理户部,也是熟悉大臣行事,可认同此计?”好在胤祥因为未设屏,在两位一直还算靠谱的官员前,方才也自觉认真听了,便也不会被吓到,停了一下,从容回胤禛:“回皇上,臣以为,两位尚书所言甚是,上下官员当很适用。”胤禛满意对胤祥微微一笑:“嗯,那便照此说的办。嗣后大计军政,除卓异八法照旧例举行外,其平等官员,文职自知县以上,武职自守备以上,不入举劾文武各官督抚提镇等,秉公填注考语,送部察核。务期秉公核实,不得徇情任意,颠倒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