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下午,礼部尚书张廷玉来禀事,恰好看到怡亲王坐在养心殿前的树下,正眯缝着眼休息似的,脚步放得轻了些地往里走。才走到庭中,与怡亲王想去不远处,抬头便看见皇上正拿着两个杯子走出了殿来,连忙准备下跪行礼。胤禛低声道:“免礼。”张尚书很快规矩地站好,接着倒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听皇上轻轻唤道:“来这边议。”
皇上与怡亲王一同坐在了树下的长椅上,接着皇上递给了怡亲王手中的一只杯子。怡亲王眼未睁开,而是先出声散漫问道:“皇上调好了?”皇上温柔答:“是。”胤祥开始慢慢品起来,点评到:“很不错,手艺是比我好。”接着慢慢睁开了眼。看到眼前的张尚书的刹那,怡亲王顿时坐直了,故作严肃地看向张廷玉。张尚书脸上隐约划过了一丝微笑,马上低下了头。胤祥脸红了,带着点怒意地瞪向胤禛,声音恭敬说道:“皇上说要亲自尝试调茶,果然很是擅长,弟还要多学习学习才是。”接着不管胤禛的笑,胤祥又看向张廷玉,温柔笑着说道:“张尚书要不要尝一下。皇上难得批折得遐而做。”张廷玉忙道:“微臣不敢。”身体俯得更低了,胤祥便回头示意胤禛快点谈事。胤禛看着胤祥装模作样的样子很是有趣,听了胤祥指示,才淡淡对张廷玉出口道:“张尚书有何事?”
张廷玉向皇帝恭敬道:“回皇上,仁孝仁皇后谥号,仁字重复。谨请改易。”胤禛好像也此时才意识到这问题,夸到:“尚书细心,可有礼部所议的谥号。”张廷玉当然有备而来,便恭敬回:“臣等初议得,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胤禛思考着点头:“如此可行,传谕便好。”张尚书恭敬接旨罢,又继续禀道:“皇上,还有一事。如今到了祭黄河之源安排人选时日,臣此来恭问皇上是否已有人选。”胤禛想了想,觉得张廷玉应该是已有想法:“你可有既定人选?”张尚书应对顺利:“回皇上,礼部奏议,可从都统与大理寺卿中选。”说着便呈上了名单。胤禛很满意张廷玉如此妥帖,一旁的胤祥倒好奇问道:“哥哥,祭黄河之源,可是要到巴衍喀拉大山?”胤禛回眸,点了点头,胤祥已是自顾思索起来。接着胤禛看了看名单,与张廷玉吩咐到,遣副都统广福、大理寺卿觉罗常泰去祭。随后想到祭祀事,胤禛又问道,“时应宫建得如何了?”张廷玉顿了顿:“回皇上,按日子推,此宫应尚未建成。具体的时日,还要听内务府得准确。”胤禛点头,便让张廷玉下去了。
胤祥倒是来了点兴趣:“哥哥,何时有所谓时应宫的,用来作何事?”胤禛搂住胤祥慢慢解释:“龙神祀庙。时应宫正修在西苑金鳌玉蝀桥附近,紫光阁北,住在瀛台时王子不是应该注意得到么?”胤祥好像丝毫没有这个意识,便理直气壮回到:“没注意。那便是修来祭祀龙神的,原来的不够用?”胤禛慢慢解释道:“国中上下,旱涝多发,除国家之祀,民间常祭河神,影响甚广。朝廷不能在人们信奉之物上不作为,纳入我们掌控才好。这时应宫,便将以龙神之名供奉四海、四渎诸神,奉天、边外、各直省龙神。”胤祥觉得有意思,胤禛怎么产生这样的心思的,自己就从未想过那样的龙神祭祀真的有何实际作用,于是赞赏道:“兄长原来是在事神治人。”胤禛很开心有胤祥懂自己,便肯定道:“对,所以这是开始,此后我有意,在直省、边外、黄河、江海都敕修龙神庙。如今已派田文镜负责在武陟县沁黄交口建一座,不仅为庙,还将合并宫、玉河台衙署、道台衙署,大概会如一座小不少的紫禁城。”胤祥点头,想象着也觉得期待:“那个地方不就是先皇让兄长管理河路的。”胤禛称赞地看了胤祥一眼:“没错。但愿九洲清晏,明太祖建城隍庙,利用城隍作治,我也是想叫这些民间崇拜之龙王,联通京师与各地。也许,以后还会有更多大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