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金缕衣[清] > 第1章 异地犹悲

第1章 异地犹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人们总说,他们的皇帝一夜间就变了。

他是清朝最务实的皇帝,在位时间虽远不及父亲和儿子那般长,却将其利用到了极致,最后的顶峰汇聚了他在各方面改革的心血。但只有他知道,这繁华的背后,他的身后还站着一个人,那是他的弟弟,胤祥。那个人消失了,他方寸大乱,日子变得了无生趣。这些年来,胤祥就像自己的福星一般,他走后的两年里,各地频繁发生灾害,筹备了三年的战力也被浪费了。他一夜白头,再不愿独自与这个乏味的世界抗争。在他空荡的内心深处,还不时泛起当初走上这个位置的初心,不过是与胤祥一起站在这个国家的顶端,寸晷不离,朝夕相伴。

先皇是个严厉且永不满足的父亲,每位皇子都要根据他的兴趣去努力,至少表面上要如此。那时,先皇偶然对西洋的算学产生了兴趣,自己也比较擅长,先皇便命自己每日辅导胤祥。胤祥从小就有灵性,什么都乐意尝试,仿佛有用不完的热情,他漂亮的凤眼闪着光,忍不住兴奋地对自己说:谢谢哥哥,我又懂了一点。那时自己还感到疑惑,为何其他学得也挺快的弟弟,偏在算学上进度慢了点。后来他们二人一起站在养心殿门前,看远处宫灯明暗闪烁,宫檐上的走兽在月光下清澈透亮,回忆此事,胤禛感慨道,向来没耐心的弟弟并非真的想学那么些月,只是想多陪伴刚回永和宫的自己,才显得不紧不慢的。

从小就有些傲慢的胤禛很喜爱自己的弟弟胤祥,眼看着他长得愈发清俊优雅,六艺更是出类拔萃,甚至喜欢到希望他能坐上那个位置,省得某些人觊觎和剥削他。先皇一度也喜欢对他极为真心的胤祥。十二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先皇去盛京谒陵,直到康熙四十七年,这整整十年间,先皇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都会带上他。如果自己没去,弟弟都会写信回来,再带些玩意儿,高兴地和自己分享所见所闻的一切,让在偌大紫禁城里无牵无挂的胤禛感到一丝莫名的归属感。从康熙三十八年出巡塞外开始,先皇经常会同时带上胤祥和自己。此前自己也常随父亲出巡,只感到重复的疲惫,但和胤祥一起,再熟悉的风景里也能看出新鲜感。那时自己就有了一个想法,以后能一直与胤祥如此形影不离就好了,实在不愿一生都在麻木的人群中虚与委蛇。犹记得四十一年那次南巡,热衷于展示教子有方的先皇,让自己与胤祥一同表演书法,周围诸臣见自己是贝勒,无论懂不懂书法,话里话外都更欣赏自己似的。胤禛却颇为不屑,自己的书法虽较其他兄弟优秀不少,但弟弟这一手神似王羲之的字,就如他本人一般,漂亮洒脱,以他的年纪而言,实属难得,自然更值得称赞。胤禛喜练米芾、赵孟頫和董其昌等人的帖,却很少临摹王羲之的,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弟弟能是最特别的。只是常常回看胤祥的赠诗和书信,才对王羲之的笔法非常熟悉。后来,胤祥仙逝,胤禛写字也变得随意了,不知不觉中,他的字迹中也流露出胤祥的一些痕迹,就好像是代替胤祥活下去似的。

但是胤禛也替胤祥愤懑,弟弟最爱体面,也无心名利,为何先皇一早就将他指去心术不正的太子身边。后来先皇猜忌太子,也默认了诸子夺嫡,何必要折磨性格单纯的胤祥,大概是因为只有胤祥不会真的反抗他,总是把痛苦都压在心底。更让胤禛耿耿于怀的是,康熙四十七年,先皇对朝廷失去了控制,怀疑太子谋反,此事波及到胤祥。先皇不仅怒不可遏地对弟弟说了许多诛心之语,还将他囚禁了些时日,父子情深的假象就这样被残忍地揭穿了。后来先皇也常自恃善良地反思他对废太子的态度,却对胤祥毫无亏欠之心,放任他一个人渐渐凋零。那是九月的紫禁城,树叶开始变黄,每个角落都显得肃杀不已。胤祥这样真挚的人却沦落到如此下场,让这个世界的残酷与寒冷第一次毫无防备地侵袭了胤禛。这时,他彻底明白,自己与其他兄弟道不同不相为谋,无论是推波助澜的,还是冷眼旁观的,自己亦不必为这样的父亲浪费真心。皇城本就是这般冰冷,这不过是世间常态。但是自己身旁总站着那个少年,内心温暖,明眸闪亮,他是自己与这个世界联系的纽带,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自己内心的死寂。胤禛不能等了,他从没下定决心要争,毕竟统治庸人无甚乐趣,不如做天下第一闲人,何况一般也轮不到自己。但如今他必须斗争,他要让整个紫禁城为胤祥打开,让弟弟再也不用面对那些荒唐可笑的恶意和迫害。经过百般争取,先皇总算同意释放胤祥,自己亲手把他带了出来,弟弟眼里的光没有消失,整个人却瘦得不成样子。先皇不再留意胤祥,仿佛忘了还有这么个儿子,他就像是落难的凤凰一般黯淡无光,但从此也更清楚真心该往何处寄。自己参禅时,曾号圆明居士,望能净化一切污秽,胤祥听说后,也跟着取了个朝阳居士的号,顾名思义,他想成为守护自己的月亮。这场离别在别人看来雁过无痕,但对胤禛来说,这决定了他后半生的方向,对胤祥也是。从此,皓月清风作契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