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历史许愿墙, 开局拿昏君祭天 > 第2章 第2章

第2章 第2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梨洲先生黄宗羲: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所以,张巡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高皇后吕雉:张巡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擅长征战沙场,而且军纪严明,虽然睢阳城中的人知必死,莫有叛者,实属难得。】

【河东君柳如是:以我之见,张巡是能和岳武穆、郑延平相提并论的一代英杰,抗夷狄以保江淮之地,功勋犹高。】

【庐陵少年文天祥:「为张睢阳齿」,张巡虽然不曾出生在睢阳城,却在后世人的印象中与这座城池紧密相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宋武帝刘裕:什么是「张睢阳齿」?】

【庐陵少年文天祥:武帝陛下好,就是说他被俘之后临危不惧,宁死不降,痛骂叛贼,被刀击中嘴,牙齿尽落而不屈——因以形容一种贯彻长虹的浩然正气。】

【景泰帝朱祁钰:叹息,阁下在扼腕感慨张巡的命运时,可曾想到自己拿的也是同样凄凉壮烈的剧本?】

【庐陵少年文天祥:啊这,真的吗?我刚中了状元,因为服丧准备回家守孝隐居,这位陛下你莫要吓我。】

【景泰帝朱祁钰:建议你回家后放平心态,该吃吃该喝喝,这是你人生中最后一段安宁的时光,然后就......】

观众等了半晌不见下文,险些昏迷。

快来人,把景帝叉出去!

最可气的就是这种话说到一半,忽然不说了。

是啊,你是快乐了,有没有想过我们大家的感受。

半夜睡不着都要爬起来,嘶吼着问出那一句:然后呢,然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隆武帝朱聿键:唉,景皇在感叹张巡、文天祥的命运时,可曾想到自己最信任爱重的臣子也走向了同样的结局?】

【景泰帝朱祁钰:???】

【景泰帝朱祁钰:你回来把话说清楚,廷益出什么事了?!】

【金陵女史王贞仪:隆武帝在感叹张巡、文天祥、于谦命运的时候,可曾想到自己的养子未来也同样以身许国,千秋碧血,含恨而终?】

【隆武帝朱聿键:......那必然是没想到的。】

【安乐公主李裹儿:谁来照顾一下年代靠前观众的感受,本宫一个字都没看明白!】

【咏絮才女谢道韫:没人接在后面继续感叹王贞仪的命运了吗?】

【金陵女史王贞仪:很遗憾,没有呢,我暂且逃过一劫。】

【东晋江州刺史温峤:张巡的牙全都掉了,可能是得了牙宣病,大家不要掉以轻心,都注意保护牙齿啊。】

观众们:“……”

现在是在说保护牙齿的问题吗?

再一看评论人,哦,原来是温峤啊,那没事了。

人家可是有史以来,明文记载的第一个因为牙痛难忍,拔牙引发中风而死的人。

堂堂国士因拔牙而死,也算是千古奇闻一桩了。

真.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东晋明穆太后位面。

青年温峤正趴在案前,捂着半边发麻的嘴,唉声叹气,俊秀眉眼紧蹙成一团。

他疼得死去活来,压根没关注众人原本在谈论什么话题,只是看见有人提到牙齿,便宛如被触发了关键词,一下跳了出来。

他这个牙疼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时好时坏。

可能是因为最近被庾文君、庾亮兄妹拉进宫批改公文,太过忙碌,熬夜上火,情况忽然急转直下,终于在昨天变成了一场噩梦。

一开始,庾家兄妹还以为他装病,不想干活。

等发现他半张脸都肿成包子,发烧到神智不清,甚至揪着庾亮的手说要交代后事。二人终于慌了神,赶紧去叫太医。

一群太医轮番上阵,望闻问切,针灸煎药。

不料,温峤疼得太厉害,满屋子嗷嗷乱蹿,最后还是庾亮看不下去,强行将人按住,又给他几杯草药灌下去,总算消停了些。

温峤“身残志坚”,摇摇晃晃回归了工作岗位,却看一会奏折,就“嘶嗬”一声,吵得旁人根本无法集中精神。

庾文君终于忍无可忍,放下手边的朱笔,微笑着说:“兄长既然身体不适,可到后殿去小憩片刻,待朕批完了这一沓再去看你。”

温峤听完满眼期待:“真的可以休息吗?”

庾文君还未回应,一旁,庾亮粲然一笑,人如美玉:“太真记好,每休一个时辰,回来就补一车公文。”

温峤:“……”

不是,你三十多度的嘴,怎么说得出来这么冰冷的文字的?!

“莫听他胡说”,庾文君无奈,瞪了自家哥哥一眼,转头对温峤挥挥手,“兄长自去休息吧,尽快回来。”

一个月前,晋明帝司马绍逝世,年仅二十七岁,太子司马衍更是只有五岁,故由明穆皇后庾文君临朝称制。

庾文君年纪轻轻,锐意进取,一改从前各位听政太后的含蓄作风,直接撤除帘幕,以“朕”自谓,朝臣亦以“陛下”称之。

然而,主掌一国大事的工作量十分惊人。

庾文君又主张严刑峻法,以法治国,更是得罪了以琅琊王氏为首的一众势力,树敌无数。

加之庾文君与司马绍在生前关系极其僵硬,和司马氏宗室更是一贯不对付,现在的朝中堪称暗流涌动,举步维艰。

好在她也有帮手,庾亮和温峤作为她的家人、朋友,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她掌权。

三人是从幼年就相识的老搭档,彼此知根知底,亲密无间,合作起来效率很高。

迅速架空了司马氏一些原本握有实权的宗室大臣,比如小皇帝曾祖父一辈的元老、太宰司马羕。

现在处理朝政的主力就只剩他们仨,温峤这边因病撂挑子,庾文君和庾亮的工作量就得翻一番。

“真要命啊。”

庾家兄妹大眼瞪小眼,苦大仇深地对视半晌,齐齐叹了口气,再度一头扎进了公文的海洋中。

……

霍去病看完评论区热心观众的讲解,对张巡的感官十分复杂。

一方面是敬佩与叹息,另一方面,也是后怕。

幸亏自己来得及时,不然真让张巡这一刀砍下去,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这一晚,睢阳城中时隔多月,首次升起了炊烟。

大家终于得以饱餐一顿,对霍去病感激涕零,轮番过来敬酒。

霍去病虽然战功赫赫,经常收到来自大汉将士和百姓们的崇敬目光,但在其他位面还是头一回。

大唐的酿酒技术也比大汉先进了一截,他可谓是从善如流,来者不拒。

然而,不过饮了两杯,张巡就拿走了他的酒杯,并以“过量饮酒伤身”为由,不许他再饮。

霍去病难以置信地瞪着他,张巡回以一个十分温和,但不容置疑的微笑:“请吧。”

太过分了,舅舅都没这般管过自己!

张巡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只因他想起霍去病已然封狼居胥,离去世之日很近。

也不知身体是什么情况,必须多加小心才是。

于是招招手,示意一名下属去挤一些牛奶过来,还不忘放在火上烤烤,最后递给他道:“喝吧,这是给你的。”

霍去病无语。

七月的天不仅要喝牛奶,还要喝热牛奶,这是何等的人间疾苦。

这时,一群将士已经围着他,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一些大唐的风土人情,霍去病听得有趣,便忘记再继续纠结牛奶的事,不知不觉就捧在手中喝完了。

张巡笑笑,复在旁边举箸击盏,一面敲击,一面昂然高歌道: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众人原本还在谈话,这时都静默下来,安静聆听他的歌声,一字一韵,铿锵若金石。

世间情感都是相通的,霍去病虽然不太懂诗歌,却觉胸中无端涌起一股慷慨激越的豪气,当即拔剑出鞘,和着一声声韵律,迎着月光起舞。

张巡扬眉,敲击声愈发密集,壮怀激烈。

一时间,但见孤城高立,遥对家国万里,夜云耸峙,茫茫月色如水。

观者皆动容叹服,齐声呼“好”。

霍去病一曲终了,仍觉意犹未尽,忽然冒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我们不如开城去夜袭敌营吧,叛军也知道我今夜会带着物资过来,以为城中必然在处理粮食,不会多加设防。”

张巡停下了奏乐,看了他一眼他手边的空杯盏,难掩惊讶之色:“冠军侯,你喝牛奶也能醉?”

霍去病气恼地说:“喂,我是认真的!”

张巡沉思片刻,发现这个提议很有道理。

他作为一个战略非常灵活的军事大师,守城自然不是一味地闭门坚守,而是守中有攻,以攻代守,此前也曾有多次打开城门,冲入敌阵的故事。

只不过……

因为实力弱小,胜利的成果比较有限。

现在有霍去病帮忙就不一样了。

论武力值,就是一群张巡加起来,怕是还不够人家一只手打。

至于说,霍去病初来乍到,不熟悉唐军战术,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去敌营里冲杀一阵不就熟了。

从汉初到唐末,漫长的中古时代,骑兵战术经历了同样漫长的进化过程。

在此期间,有且仅有两个人,起到了真正划时代的作用。

一个是霍去病,改骑兵骑射战术为冲击战术,进而导致了后世的高马鞍、马镫等一系列配件的发明。

另一个,则是宋武帝刘裕,首创缺月军阵,终结了骑兵冲击的绝对优势,成为以步克骑的第一人。

其他所有的骑兵战术变革,都只是在他们的基础上,继续锦上添花而已。

所以,别人换了一个时代上战场可能会不适应,但霍去病却不会,他本就是这个战术的鼻祖,很快就能得心应手。

张巡打定主意,先是将军中情况、所有要注意的细节统统告诉霍去病,免得他上战场之后两眼一抹黑。

又问:“你可是有想法了?”

霍去病灵光一闪,眼眸熠熠明亮:“摆火牛阵吧!我改良一下,先衔枚夜行,到近处再点火断其粮道,趁乱冲锋斩敌!”

牛棚里的牛牛们:???

惊慌失措地捂住了屁股. jp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