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苏颦撇撇嘴,眨巴着狐狸似的眼睛,拉长了声音唤道。
东方介屈指,在她脑门上一弹,在苏颦气鼓鼓地揉额头时,突然问:“知道白帝吗?”
“少昊?”
“根据《帝王世纪》记载,少昊穷桑登帝位,后徙都曲阜,建立了一个以凤鸟为图腾的氏族部落——少昊之国。”
“莫非公主此行的目的与白帝少昊有关?”
“不错,虽然诸多史料都证明了少昊之国位于曲阜,陵寝也在曲阜之东的云阳山上,可《山海经》中也记载,甘渊是少昊之国所在。”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白帝少昊曾在东海外的大沟壑中建国,并在那里养育了玄帝颛顼。
“这……这两个地方差的有点远吧?《山海经》佚散甚多,抄本也不尽相同,书中还说白帝住在长留山呢!”苏颦思索着说道,言语中充满了对山海经内容的怀疑。
东方介的脚步一顿,隔着软甲,她摸了摸胸前挂着的一片碎玉。
长定公主东方介,握玉而生,今上以之为祥瑞,亲赐名为介,极尽宠爱,及笄之年,为她取字友直,五年后东方介护送流民有功,今上赐封号长定。
“总要试一试。”她喃喃道。
就算不为白帝可能留下的传承,只为困扰了她二十多年的怪梦,也该试一试。
自东方介记事起,就在反复做着同一个梦。
梦中的世界一片漆黑,有个苍老的声音不断地呼唤东方介。
“来,到白帝之城来,快点到白帝之城来……”
偶尔,她在梦里看到一双模糊的眼睛,而比那双眼的形状更清晰的,是瞳孔深处永不熄灭的、火焰似的光。
他是谁?
东方介曾去过奉节白帝城,但是找了好几日都没有任何发现。
奉节白帝城在长江北岸,原名叫子阳城,乃西汉末年公孙述所建。
公孙述割据蜀地,在山上筑城,因城中有一口井常冒白气,其形状宛如白龙,他借此自号为白帝,并将其命名为白帝城。
公孙述过世,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但在汉昭烈帝白帝城托孤之后,白帝庙里就没了白帝,改为长祀蜀汉先贤。
东方介突然醒悟了。
梦中人所说的白帝之城,或许并不是指奉节白帝城。
而是真正的白帝少昊留下的遗迹。
曲阜的少昊之国早已被时光长河冲刷得片瓦不存,只有传说中位于甘渊的少昊之国还可勉强追溯。
她领下了威慑众世家的任务,借机来到了甘渊附近。就在到达此地的第二天夜里,那个梦变了。
梦中的声音愈发清晰,带着一腔经久不灭的热血与游侠气。
“月晦之时,天台山之巅,白帝之城将开。”
“别磨磨蹭蹭的,叫你来你就赶紧来!”
东方介:……您老的口气和之前不太一样啊。
月晦之时,就是月末到月初这几日,而天台山之巅……
东方介抬头遥望着天穹,隐隐压下的乌云让她生出些许不妙的预感。
管不了那么多了,先上山要紧。
东方介一挥手,亲卫得到了示意,其中一个举起雕刻了繁复阵法的圆球,球面上嵌着一颗流光溢彩的极品灵石。
亲卫念诵咒语激发阵法,圆球爆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周围亮如白昼。
“上山吧。”东方介对众人道。
苏颦不明所以,仍是带着十几个亲卫跟了上去。
天台山多悬岩峭壁,东方介不知道梦中老者所谓的天台之巅具体是什么位置,只能选择去天台山的最高处。
快到山顶时,她便让亲卫们停下,点出几个修为最高的,跟随她御剑而行。
剩下的人,则由苏颦带领在周围警戒。
东方介学的是双手剑法,一攻一防,灵巧迅捷,去时如雷霆,来时若磐石,双剑分别名为千帐灯、万仞山,皆是上等灵器。
深夜的悬崖冷风肃杀,凉意浸透甲胄,星月暗淡,此地常年无人涉足,秋日的野草都长得快齐膝高了。
数道剑光划开了夜幕,东方介从飞剑上跳下,悄无声息地落在铺满枯枝落叶的地上。
她的心跳宛如战鼓隆隆,着了魔一般,直直向前走去。
她听到了。
这是她首次,在清醒的时候听到那位老者的声音。
“拿出你的玉片,跟着它走吧。”
东方介闻言,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发现自己出生时握着的那片玉正在发烫,她将其从领口拽出来,玉片竟悬浮在空中,指向断崖的方向。
她试探着走了两步,玉片也随之向前飘。
亲卫们看到这一幕都大为惊奇,但不敢像苏颦那样直接询问,只能互相用眼神表达自己的诧异。
东方介让亲卫跟上,自己再次御剑,追着玉片冲下了悬崖。
往下数十丈,玉片的方向突然改变了,东方介顺着玉片的指引来到峭壁前,仔细辨认有何特别之处。
石壁上长着一棵攲斜的杉树,足有合抱粗细,东方介凑近看它的根部,发现近旁果然有一个洞口,足以让人爬过。
玉片所指的方向正是这个小洞。
进去看看!
东方介当机立断,一马当先地带着亲卫们钻入了峭壁上的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