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有?一个“不满意”差不多有十块钱,不过也无所谓了,老人也不是故意的。
“您放心吧,没有。”倪真真笑着说道。
老人这才松了口气,他向倪真真挥了挥手,“钱也送到了,我该走了,你忙着吧。”
可惜有防弹玻璃隔着,倪真真不能送老人出去,她甚至连目送都来不及,立即叫了下一位客户。
很快,那句每天都会重复无数遍的话再次响起,“您好,请问您需要什么服务?”
也许是因为阳光正好,漫天的冰雪开始融化,倪真真说这句话时的语气似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温暖。
事情圆满解决了,钱丽娜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为什么会这样?她不断地问自己。
为什么倪真真短款了,对方会一分不少地送回来,她短款了,却碰不上这样的好事。
在钱丽娜片刻的失神中,玻璃外的人等不及了,一个中年女人拍着桌子破口大骂:“你没吃饭吗?怎么这么慢,傻叉!”
钱丽娜早就习惯了,银行规定,在给客户递东西时必须使用服务用语,不过她也懒得说了。
她把一千元现金递给那个女人,那个女人没有接,而是用命令的口吻道:“存一百。”
不是刚取了一千,怎么又要存一百?
女人见她没动,气急败坏地继续道:“你聋了?没听见吗?我让你存一百!”
钱丽娜明白了,这是遇上找茬的。她先取一千,再一百一百地存,然后再取一千,再一百一百地存,女人不为存钱也不为取钱,就是为了折腾她。
她是哪里得罪她了吗?
钱丽娜想起来了,前几天,这个女人拿着银行卡在ATM机取钱,输错秘密后卡被锁了,她拿着卡到柜台解锁,钱丽娜发现不是她本人的卡,就没给她办。
女人说卡是老公的,请她通融通融。
“通融?”
钱丽娜不是没通融过,她刚上柜台的时候,遇见一个来存钱的老奶奶。
老奶奶拿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一把零钞还有一张一百,每张钱都是皱皱巴巴的,一看就知道攒了很久。
不巧的是,那张一百是假的。
钱丽娜告诉她,按照规定,□□必须当场收缴。
老奶奶当即哭了出来,求她通融通融,“你不能全拿走,给我换张五十的也行,求求你了。”
不知怎么,钱丽娜在那一刻想到了自己的奶奶,她一时心软,把钱还了给她。
那时的她还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而沾沾自喜,没想到第二天,老奶奶的子女们一起堵在银行门口,非说老奶奶来存钱,钱丽娜用了掉包计,把□□换给老人。
他们又哭又闹,引得很多人来看热闹,网点主任也知道了。
主任的态度很明确,钱丽娜没有按规定收缴□□,要是追究起来是可以开除的。
钱丽娜明白了,她不能没有工作,所以只能自认倒霉,拿出一百块钱交给那家人,那家人终于欢天喜地地走了。
从那以后,钱丽娜的人生里再没有了“通融”两个字,因为她终于意识到,银行那么多规定,表面上是在限制别人,其实是在保护自己。
她再一次宣读银行的规定,“只能本人来办。”
女人崩溃了。
钱丽娜面无表情地欣赏着女人从苦苦哀求到出离愤怒,就好像在看一只因为太阳炙烤而不断翻滚的蚂蚁。
她终于感觉到一丝畅快。
女人最后威胁她,让她下班别走,她说什么也不会放过她。
那天下班后,钱丽娜并没有见到她,她还以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没想到今天又来了。
钱丽娜才不怕!
不就是存钱取钱吗,反正也是最简单的业务,不怎么费脑子,和她一个奇葩耗上一天总比和一群奇葩斗智斗勇好,到了五点,她准时下班,她又能把自己怎么样?
钱丽娜打定主意和她耗到底,主任却急了,眼看着大堂里的人越来越多,他不能让一个宝贵的柜台耗在无谓的事情上。
主任让钱丽娜道歉。
钱丽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如果非说有错,那就是错在不该来银行上班。
“快道歉!”主任催促道。
钱丽娜没办法,不情不愿地说了一句“对不起”。
主任又说了一堆好话,外加赠送了一份小礼品——两个钢丝球,这才把人送走。
女人走后,主任很快变了一副脸,他用下巴指了指门外,又向钱丽娜使了个眼色,“老公出轨了,心里不痛快。”
心里不痛快就能找她撒气?她受了委屈又要找谁?
钱丽娜转过头,一眼看到倪真真。
倪真真也在面临同样的麻烦,她不断向客户解释,这个只能本人来办,对方不听,指着倪真真的鼻子骂,可是不管他骂得有多难听,倪真真都能笑脸相迎。
钱丽娜真的很想知道,倪真真一点也不觉得委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