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觉那奶团子胆子大的很,看到自己不仅没有见多陌生人的紧张与不知所措,还上下打量之后,一双大眼睛骨碌碌的上下转个不停。
叶胥心中就想想着,看着小孩子的机灵劲,应当是注意分寸的。见不远处有小媳妇和夫郎在洗衣服,就知道这小团子的家人应当就在那边。便放下心,就转身向着陶青家中的方向去了。
陶廷也是回到家后才知道,这个漂亮的大哥哥竟是要跟自己抢哥哥的坏人。于是先前的那些对叶胥的滤镜全部碎掉了。陶廷见叶胥与阿父说话时文绉绉的,像村里的老秀才一样。那老秀才不就是老头嘛。
就这样每次提起叶胥的时候,陶廷都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每当叶胥陪着陶青去陶家时,陶廷都是一副凶巴巴的模样。最近的陶廷不知道为什么也闹着要读书。
据陶姆猜测,应当是见叶胥考上了秀才,陶廷觉得考上秀才并不像村里人说的那样。像是哥哥占了天大的便宜似的。那他们村子里的老秀才的媳妇,他也没看见她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啊。陶姆陶父见陶廷闹得厉害,也就随他去了。
反正以后的家业都是他的,随他闹腾。老两口也都是看的开的人。但是他们也与陶廷约法三章,他们送他去读书,这样以后家里的地就只能靠陶父和陶姆两个人种了。
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有所失就要有所得。要是让他们知道陶廷在学堂里面没有认真读书的话。少不了一顿皮带炒肉,就这样,半是威胁,半是妥协的,陶廷开开心心的去了学堂。还是叶胥曾经开蒙的学堂。
所以陶青自小是看着自家弟弟长大的,对着笛哥儿家的两个小孩子。陶青照看起来得心应手。此时的三人正玩的开开心心的。笛哥儿见他们三人玩的正欢,就放心的去收拾了一番。等笛哥儿收拾好之后,和陶青一起去了叶家。
等他们二人到了叶家,就见叶姆已经将各种东西都准备好了。笛哥儿到了之后,叶姆就给笛哥儿到了茶,打算是让笛哥儿休息会在开始学习。反正那东西学着也快。
笛哥儿本来打算是直接就上手学习的,但是看到叶姆的态度就觉得好像这打包手法也不算是太难。也就应下了,于是三位夫郎就有的没的坐在那边拉家常。主要是叶姆说,陶青和笛哥儿在一旁听。
因着笛哥儿整天忙的根本没有空余时间听村里的闲人说些闲话。而陶青则是满心满意的都是想着哪里有好玩的,哪里的野菜比较好吃。对着那些东西也是不太感兴趣的。
所以二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些东西。等到三人将茶水喝的差不多时,叶姆就开始教笛哥儿。也是笛哥儿手脚麻利,手脚灵活,叶姆教了一遍,他自己又单独练习了两遍。就这样,打包手法,笛哥儿就学会了。
笛哥儿觉着叶姆教的打包手法,好像与镇上点心铺里的打包手法都不相同。以前孙大去镇上卖猎物时,若是卖的价格高了一些。便也会去点心铺的买一些相对比较便宜的点心,让家里的夫郎和孩子都甜甜嘴。所以笛哥儿对镇上的点心铺的打包手法还是知晓一二的。但他看叶姆的打包手法,好像比镇上的还要简单一些。
心中疑惑,本不该问的,但他又实在好奇的紧。笛哥儿心中觉得叶姆有很大的可能会告诉自己,要不然,叶姆也不会毫无保留的把这简单的方法教给他了。“你说这个打包的手法啊,这手法是胥儿告诉我的,他说是在一本书上看的。”
果然秀才就是和他们这些整天在地里劳动的人不一样,懂得就是多。至于叶胥是怎么知道的,叶胥还真是在书上看到的,只不过不是在这个时代的书上看到的。这个时代的书也不会记载这么平常的东西。
笛哥儿在叶家没有坐多久,轶哥儿和小洪便找到了叶家。笛哥儿来之前把轶哥儿和小洪都哄睡着了。谁承想,等小洪醒来一直要找笛哥儿。许是醒来没有见到阿姆,小洪便开始哭闹。轶哥儿没办法了,就来叶家找笛哥儿了。在轶哥儿睡前,笛哥儿是告诉轶哥儿,说阿姆去你陶阿叔家里有事要忙。
家里要是有什么事,就去陶阿叔家寻他。就这样,轶哥儿带着弟弟来找阿姆了。
笛哥儿见到了两个孩子,当下便起身告辞。叶姆见小洪小脸蛋都哭红了,也是心疼。于是,叶姆也没有留笛哥儿。叶姆和笛哥儿说好了,明天什么时候去镇上,便让陶青去叫他。就像往常一样收拾就好,吃过了早饭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