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厅。
一道薄纱兰花绿帘子被小丫头撩了起来,屋内小沈氏已然端坐在上头的藤心椅上。
紫檀木的藤心椅,小沈氏背靠着一块软垫,她目光含笑,手放在微微隆起的肚子上。
众人进来后也不坐,只等她说话。
“快坐下吧。”小沈氏道,“倒是辛苦你们在外头站着了。”
陈姨娘素来是不爱说话的,嘴角只挂着浅笑恭顺的沿着半边的椅子坐了,无论如何也教人挑不出错来。
云姨娘含笑开口:“太太这是说的哪里话,给您请安便是等着那也是应当的。”
小沈氏素来不爱同人说一些绕三绕四的话,她听见云姨娘开口只轻轻点头,头上的一道翠色空镂的玉簪子底下坠着蓝白色的水晶珠子,头一偏只听见玉碎般的轻音,泠泠作响。
“二姑娘身子怎么样了?要不要喊大夫来瞧一瞧。”小沈氏问道。
“不必麻烦太太。”云姨娘道,“二姑娘的病是自娘胎里便有的病,从前太太不在的时候,老爷不知道遣了多少名医来瞧过,都是无用的,是天生的,只是没法子常常在太太面前尽孝了。”
“这倒是无妨的,二姑娘把身子养好,我更高兴。”小沈氏轻轻笑。
众人又说了几句话,小沈氏只命人摆饭。
因着明行诚和明行可在,小沈氏便不让陈姨娘站在边上立规矩,命人摆了两桌,添了菜色,陈姨娘和云姨娘一小桌,小沈氏带着明行诚,明行可和明行葵另外一桌。
因着是在正屋这吃早膳,菜色更丰盛些,小沈氏身上有身孕,小厨房便格外照顾,不管是早膳午膳还是晚膳,那都是提心吊胆的照看,毕竟若是小沈氏这肚子里是个男胎,日后明园必然是小沈氏更大一些。
早膳丫头上来摆了满满一桌子,另给小沈氏上了燕窝粥和糯米甜羹,又摆了几碟子小菜并糕点。
璎珞带着几个丫头摆了两大桌子,手上就没闲过。
明行葵盯着一道糯米凉糕移不开眼睛,那道糯米凉糕胜在模样做的好,捏了小小一个面团,上头雕着小花。
小沈氏一面吩咐用膳,一面看着明行葵笑,见她盯着那道糯米凉糕移不开眼睛刚准备递到她面前,璎珞笑着拦下了:“太太,这道凉糕是糯米做的,四姑娘年纪还小,怕用了不好消化。”
璎珞说完,将一道荷花酥送到明行葵面前:“四姑娘尝尝这道,这道瞧着好不好看?”
事实证明,明行葵并不是在意口味,只是被造型吸引,要不是桌上那道豆腐羹挡到了明行葵的视线,明行葵早该一眼相中那道荷花酥。
“糯米凉糕我记着是行可喜欢吃的。”小沈氏将那道糯米凉糕递到明行可面前。
明行可看了看生母陈姨娘,又看了看小沈氏,才露出一个笑:“多谢太太。”
她看了许久,若是小沈氏不说话,她决然不敢开口。
小沈氏又忙让明行诚快吃,不耽误了上学,明行诚吃的也快,一碗三鲜面配着鸭子肉用完了,随后又往家学去。
“再盛些燕窝粥给姨娘们用。”小沈氏转头吩咐璎珞,指了指眼前的熬的发米白色的燕窝。
“太太怀着身孕,燕窝粥是小厨房孝敬给太太的。”陈姨娘听见话,忙道,“这桌上已经用不完了。”
云姨娘见状瞧了眼陈姨娘,又忙看了眼小沈氏。
“无妨。”小沈氏道,“小厨房既然上了,便一同尝尝。”
陈姨娘还想说什么,却被云姨娘拉了下来。
“太太的一片好意,我们只有感激了。”云姨娘冲小沈氏连忙笑了。
鸳鸯厅这边用完了早膳,璎珞带着丫头往下撤,明行可要回去绣花,又跟明行葵约了下午去荣月轩找她。
小沈氏早上说了一会子话,要回去补觉,符嬷嬷扶着她到里屋。
红烛带着明行葵回荣月轩。
荣月轩和秋霞院走的是一条路,都要从鸳鸯厅过了那道桥。
明行可和明行葵一路走着,身后跟着陈姨娘,再往后便是丫头们。
“吃的真饱。”明行可摸了摸肚子,出了口气,“你吃饱没?”
明行葵点点头,脚底下踩着昨夜被风吹落下来的桃花花瓣。
几人往湖对面走,路过了清风亭。
清风亭建在湖心的对岸,同明行昭的映湖斋离得近,走过去也不过一盏茶的功夫。
明行葵一路慢慢的走着,明行可也放慢脚步,她抬眼看见清风亭才忽然想起什么似的。
“你知道吗?大姐姐忽然病了。”明行可看着明行葵道,“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病了,咱们要不要去瞧瞧大姐姐?”
明行葵被她这一句话说的,倒是想起来昨夜的事情。
昨夜明力见了那尊观音像后出了鸳鸯厅。
明行葵这消息还是早上,符嬷嬷给小沈氏梳头的时候无意间听见的。
明行昭突然间病了,没来由的,明行葵一瞬间想到昨夜的事情。
明行葵下意识的摇摇头,明行可看着她不说话。
“……大姐姐虽然有时候凶了一些,但对你还好吧。”明行可犹豫了很久,轻声开口,“大姐姐身子又好,我都没听说过她生过什么病。”
连六岁孩童也能看得出来的事情。
明行昭对小沈氏的敌意是整个明家有目共睹的,只是明行可这话说的没错,明行昭对明行葵却是没什么的。
“大姐姐从前,太太……那个大太太还没走的时候,就没怎么生过病,现在忽然间传出生病了,我倒有点担心。”明行可轻轻皱了皱眉头。